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30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端研讨会”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行政文化委员会、北京观恒文化发展研究院主办,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行政文化委员会主任、北京观恒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祁述裕为会议做开场介绍和总结。
与会专家畅谈了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体会,一致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总结了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全面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把“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作为未来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起步阶段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于丹指出,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对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道德水准具有重要作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需要立足中华传统美德,进行“文而化之”。这种“文而化之”需要回溯到最基本的单位,从内心开始,从家庭、家教、家风开始,让每一个人都行走在文化的陶冶之中,自信也就在陶冶之中被真正建立。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王廷信指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是铸就文化新辉煌的根本任务,激发人民文化创造活力是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重要方式。铸就文化新辉煌不仅要从文化供给方面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而且要让人民成为文化创造的主体,充分尊重人民创造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主体性,从人民立场出发,为人民创造条件,全面激发人民文化创造的活力。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行政文化委员会主任、北京观恒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祁述裕指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党的文化建设重要理念,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都有类似的提法。但党的十八大以后,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包含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具有更辩证的思考,也有新的发展指向。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中国道路具有六个特点,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与提升人民的精神境界相辅相成;以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为目标;既追求共同的目标,又崇尚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拒绝炫耀式消费、拜金主义和不计成本的消费;既要立足于本国的现实和历史、人民的社会实践和创造,又要积极吸收国外优秀文化。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吕舟指出,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来指引文化遗产保护。要注重通过文化遗产传播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参与性,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相融通,增进人民对遗产背后中华文明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刘东超指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对精神文明长期建设的总结性概念,也是进一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性概念,包括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文明水平;培养整个社会自信、理性、积极的心理能力;提升整个社会的认知判断能力;满足整个社会充足美好的精神需求等四项内容。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认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包括个体、组织、社会、政府等四个对内的价值内涵,以及个体精神生活状态和国家精神文明水平的对外传播美誉度、国际认知友好度等对外的价值内涵。并提出“个体精神需要的普遍满足”“集体精神价值的普遍认可”“社会精神追求的普遍共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投入保障”等四个层面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评价标准。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国新指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一项内涵深邃、范围广泛的系统工程。从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角度说,需要调动政府、市场、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相关要素均衡发展,推动三种类型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方式共同发力。一是与时俱进地丰富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二是积极发展优惠收费的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三是创造出更多的人民群众自我供给的新样态、新方式。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创新工程首席专家、文化传播教研室主任、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行政文化委员会副主任高宏存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文化产业为社会提供优质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越来越高质量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的特色化、专业化、生态化、创新性为激活社会发展活力,解决区域差异、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可能;文化产业也为实现各领域协同,提升我国国际文化竞争力与影响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条件与强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意娜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体现为“三个新”。一是“新”阶段,以党的二十大为标志开启了中国文化发展进入的新阶段,这一新阶段是开创文化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二是“新”理解,要重新思考“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理念,不仅要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更要从古今中外人民创造的精神财富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养分;三是“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所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延续了现代化的文化发展道路,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性发展与创新性转化。
《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执行总编辑管宁指出,中华美学积淀深厚、内涵丰富,其中文人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具有鲜明特征——简约清雅,流畅灵动;妙肖自然,宛若天成;质朴无华、素淡古拙;由此形成的雅韵美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美学的高峰和重要标识。雅韵美学对于今天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宝贵的艺术美学资源。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华美学传承不能停留于简单的符号移植与元素拼贴,要对内在美学精神有深刻领悟与把握,并以善于修为、善辨良莠、善破法度的姿态,对中华美学进行再创造。(供稿:杨传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