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第二个结合”如何可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论坛综述
11月27日,由中国实学研究会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陕西省政治学会承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高端论坛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召开。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师生代表及专家学者近300人参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杨银堂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本次论坛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教学和研究蓬勃生机、旺盛活力的重要举措,对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阐释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王杰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实学研究会成立30多年来,致力于推广和普及实学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现实社会结合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党的二十大之后,研究会将和高校马院紧密合作,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两创”中实现与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结合。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韩震教授在题为“中国化时代马克思主义行的文化根基”的发言中指出,要回答“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不是在其他所有的地方都行?”“为什么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追问,走出循环论证,必须从中国革命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来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性、亲缘性、相通性、融通性,阐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前理解结构”为何能够让马克思主义获得现实生机和活力。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韩庆祥在题为“‘两个结合’的内涵及其实质”的发言中,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深度剖析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从“为什么要结合?”“结合什么”“为什么能结合”“如何结合”四个维度阐发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蕴。
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熙国教授在题为“实现‘两个结合’的路径与方法”的发言中,从“结合的关键点”“结合的立足点”“结合的载体”和“结合的方法”等维度,对实现两个结合的路径与方法作了阐发。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臧峰宇教授在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逻辑”的发言中,阐释了“两个结合”的历史逻辑,认为“两个结合”作为一个百年历史事实,彰显出高尚的“实践品德”,具有深刻的“内在机理”。
中国实学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大学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康有在题为“守正创新:以中华有机自然观校正科技发展方向”的发言中指出,马克思强调“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的理念有深切的科技人文化关怀,而饱含人文价值的中国古代科技则塑造了“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这两者融合起来可形成“守正创新”的科技观,以此消除近代以来西方科技发展方向上的价值误区。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喆教授在题为“关于中庸之道与辩证法之浅议”的发言中,追述了“中”“庸”文化的历史脉络,阐明了中庸之道所蕴含的为学智慧、为人智慧和政治智慧,认为中庸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原则有内在契合和相通之处。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陆卫明教授在题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的发言中,从唯物史观与中国传统历史观的融合、阶级斗争学说与中国传统革命思想的融通、科学社会主义愿景与中国大同社会理想的融会等方面,以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选择接受马克思主义为例,对二者的融通进行了翔实考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刚教授在题为“中国共产党人伟大奋斗精神的文化传统审视”的发言中,考察了党的重要文献中“奋斗”一词的话语表达,揭示了用“奋斗”概括党的百年历史及其文化传统意蕴,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伟大奋斗的精神传统。
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梁严冰教授在题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的发言中指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间的结合有具体实践、目标指向,其意义影响深远,并深具当代价值。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史少博教授在题为“‘两创’的实践性” 的发言中指出,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人从选择马克思主义那天起,就开始了“两创”的实践。目前关于“两创”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具体解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尚建飞教授在题为“用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指引‘两创’实践” 的发言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这就为建立在“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基础上的“两创”奠定了前提。
中国实学研究会代理秘书长、北京大学经典与文明研究中心总干事徐治道主持了主旨发言。(供稿:侯晓丽 朱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