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2月17日,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社会主义发展史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基地”和四川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共同主办,《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编辑部和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之治”第二届高端论坛“党的二十大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近百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师生与会研讨。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主任张神根在致辞中对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与四川大学共建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基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他强调,回答当前重大时代问题,务必要坚定“四个自信”,把握历史主动,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四川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曹萍在致辞中对四川大学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情况进行了简要总结。她指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研究非常重要,四川大学要发挥综合优势,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汇集各方资源,加强研究阐释,力争取得更多理论成果。
主旨报告阶段,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梅荣政将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原创性贡献的路径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与中国共产党的章程和历史决议精神保持高度一致,二是适合群众学习接受的习惯,三要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走好中国道路。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雷声聚焦“六个坚持”,认为这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的基本点。其中,坚持人民至上是基本立场、坚持自信自立是精神品格、坚持守正创新是思想方法、坚持问题导向是工作方法、坚持系统观念是思维方法、坚持胸怀天下是高远境界。
经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张磊认为,要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善于总结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坚持在开拓创新中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熊亮华阐释了学习《共产党宣言》的时代价值。他认为,新时代学习《共产党宣言》,有助于坚定历史自信,走好新的赶考路;有助于牢记党的性质宗旨,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有助于共产党人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有助于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主旨发言阶段,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议题”、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同舫紧扣“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推进共同富裕”、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王岩聚焦“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价值意蕴”、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宏政立足于“21世纪世界历史的确定性”、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冉着眼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视野”、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白显良围绕“党的二十大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与发展”、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燕连福着眼“关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现代化的思考”、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兵聚焦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哲学自觉、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军紧扣“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沈成飞围绕“忧患意识: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思想资源”、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丽敏聚焦“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密码”、《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编辑部主任晏荣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社会主义”、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洪树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国式政治现代化”为题,开展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在三个分论坛中,来自全国各高校的24位师生分别围绕“党的二十大与党建理论创新”“党的二十大与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副主任、一级巡视员许先春在大会总结中认为本次研讨会论题广泛而又重点突出,既关注重大理论问题,又关注重大实践问题,聚焦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他表示,要强化理论思维、强化问题意识、强化实践导向,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相关研究阐释不断引向深入。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段文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