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2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主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北京人文论坛举办。论坛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治国理政的现代化实践进行深入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高培勇,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谭方正,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柳长安出席论坛并致辞。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伟光,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原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吴潜涛,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靳诺,以及来自高等院校、党校(行政学院)、科研院所和党政部门研究机构等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著名学者、业界专家和一线实践代表30余人参加论坛。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阐释。与会专家们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治国理政的现代化实践,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世界观方法论、思想与利益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特质、理论创新、主要特点、活水源头、科学内涵、历史逻辑、根本经验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
高培勇认为,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过程中,可以看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以下几方面特质。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形成的最为关键的、决定性要素。一个积极有效、坚强组织的国家领导力量是实现经济赶超的关键,这同样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形成和发展的关键特征。第二,中国式现代化形成过程中坚持了国家独立性和政治自主性。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既没有陷入20世纪70—80年代的“拉美陷阱”,也没有误入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转型国家的休克歧途,而是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之路。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并联的、叠加的工业化发展过程。作为后发国家的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与西方现代化道路不同,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实现如此连贯、高速、稳定的并联式、叠加式的赶超,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王伟光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坚强领导是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必然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担起民族复兴重任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才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大大推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党的领导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正在并且将要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党的领导是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前进的坚强保障。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可替代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谋划者、领导者和推动者,是在新征程中有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伟大成功的坚强核心。
周文彰认为,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特别坚持改革开放,我们绝不走改弦易张的邪路,也不能走僵化封闭的老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的五大原则,第四个就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党的创新理论也提出,坚持胸怀天下,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党的二十大报告号召的“三个务必”,第二个务必就是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我们的现代化理论需要根据我们所走过的道路再加以认真地、全面地总结,不是某一个方面,单独强调某一个方面都难免片面性。
吴潜涛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只有坚持共享发展的价值理念,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把人的现代化摆在现代化建设突出位置,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大功能。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的价值诉求,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必须倡导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领导的现代化,必须坚定党的领导的价值理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靳诺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了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动员,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应该如何实现,同时提出了完整的任务表和施工图,指明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船”和“桥”。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实践成果,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方案对于中华民族通向现代化的成功标注了特色鲜明的方向和路径,在推动中国文明的新进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将会彰显出更大的优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辛向阳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最后归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就意味着要创造出一种人类从来没有过的文明形态,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创造一种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形态。这里面内涵很丰富:第一,我们对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我们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民主政治,解决了人类政治制度史上很多国家有民主理论但缺乏真正民主实践的状况;第三,我们创造了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没有自己党派私利的政党文明。
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育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李忠军表示,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们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更加呈现出多样、多变的基本特点,社会主体的利益也更加复杂多元,各群体之间利益差异和分歧影响着其思想的深刻变化,思想的交织碰撞又阻碍着人们正确利益观的形成,反过来加剧主体利益的矛盾和冲突。由此可见,思想和利益关系的调处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只有正确理解、认识和调处好思想与利益的关系,才能够广泛形成共识,凝聚力量,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认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的阐述,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阐述,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重大原则的阐述,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基本框架。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这三者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中怎么定位?他的理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实践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核心内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原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重要部分。(于晓洋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