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王晓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尤其在数字技术对社会的全面重塑下,如何适应数字时代的治理逻辑、构建适应数字社会治理的新理念、新体系、新机制,如何构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新要求的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如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回答“中国之治”的时代之问,是促进公共治理逻辑转型、提升公共治理效能的重要命题。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公共治理新目标的达成,促进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对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共识凝聚,7月1日,由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理事会和四川大学主办、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第19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举行。来自两岸四地2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大变革时代公共治理现代化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大会现场
公共管理面向时代需求的新任务
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公共管理的新使命,四川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姚乐野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向公共管理学科提出了新的任务,数字社会的到来对公共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共管理已然迎来大变革时代。公共管理学科需要走向现代、走向未来,促进数字时代的理念逻辑、知识体系、技能方法全面融入学科发展,推动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全面创新,回应公共管理学科推动“中国之治”的时代之问。
面向公共治理研究适应时代需求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指出,公共管理学科需要面向公共治理发展的新背景和新需求来积极探索未知领域,需要厘清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发展过程中公共治理的共性问题,并处理好已知和未知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要以开放的心态来探索未知领域,推动公共治理走向现代化。
围绕数字时代对公共管理的新挑战,台北大学教授张四明指出数字政府与数字治理是重要课题,并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例,深入阐述了数字技术在政府治理中的运用路径,及其对政府治理的影响和冲击,提出公共管理学科应加强数字技术伦理规范的研讨。
政府职能转变和治理创新的理论思辨与实践经验
政府职能转变是公共治理转型的核心议题,南开大学教授朱光磊在主旨报告中指出,政府职能转变是一个重大而复杂的结构调整过程,各个层次的政府都应该直接提供公共服务,其中高层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职能权重较大,中层和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权重较大。要通过“确权”来科学确认各级政府的职责配置,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职责体系。
面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治理机制优化,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郁建兴在主旨报告中以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经验为例,指出构建行之有效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来促进经济体制、行政体制、社会体制的协同创新,是推进发展型制度向共富型制度政策跃升的关键。
围绕国际比较视野下公共卫生治理的中国故事和中国经验,香港城市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学系主任何达基在主旨报告中指出,通过更高效地利用政府、企业、社会资源形成的“合作治理”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的绩效,是公共卫生政策效能提升的关键。
面向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公共治理优化经验,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胡伟星在主旨报告中以横琴深合区建设的战略定位、关键制度创新和现实挑战为例,指出促进上级政府的“放权赋能”、厘清经济民生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协调各方经济利益是优化“一国两制”下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制度创新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与中国公共管理新使命
围绕中国公共管理如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这一议题,中山大学教授肖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唐任伍、复旦大学教授朱春奎、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朱正威、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倪星、天津大学教授傅利平展开了多维度的深入阐发。从动力机制看,科技革命、需求变化、国家使命的变革是推动公共管理变革的主要动力。从变革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治理逻辑体现出继承、转换和创新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国形成了有力政党、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序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基础。与时俱进地看,面对时代的变化、国家发展的变化,要坚持用开放和对话的方式来推动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打造两岸四地乃至全球公共管理的新平台。从发展目标看,公共管理在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平衡好共性与特性的关系,体现中国特色。
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的内涵提升路径
围绕如何充分深化大变革时代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研究员高小平、香港大学教授陈汉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何艳玲、浙江大学教授赵志荣、东北大学教授张雷分享了他们的观点。从建设目标看,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和内涵提升既要有高远的发展目标和世界眼光,又要充分了解公共管理的鲜活实践。从知识内容看,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需要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并充分提炼自主探索中的成功经验,尤其对创新型实践要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讨论;要以中国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国的真问题,强化知识的力度、强度和韧度。从建设任务看,自主知识体系还承担着向外宣传中国知识和中国实践的重任,在与国际同行的比较切磋中不断更新。
数字治理前沿问题研究
围绕数字社会对公共治理的问题导入和技术嵌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开峰、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许晓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章文光、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吴建南、重庆大学教授刘炳胜、云南大学教授方盛举、四川大学教授范逢春展开了深入探讨。他们提出,在数据治理层面,要重视数据的权属问题,合理公开和利用数据,构建数据体系,以数据为基础来服务治理。从技术嵌入和数字化转型出发,数字治理要嵌入到政府的组织功能中,数字化转型要与服务对象和需求匹配,注重软硬件结合,兼顾解决传统城市治理问题和应急治理问题。从公共管理与信息化结合维度看,要将信息技术服务于公共管理实践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搭建信息科学和公共管理之间的桥梁,融入信息技术的通识知识。就数字治理的风险而言,要认识到数字治理存在异化问题,需要通过制定规则实现基于技术治理的善治。学者应保持警惕态度,具备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
公共治理制度的效能优化路径探索
围绕公共治理制度如何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提质增效,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林义、台湾铭传大学教授章光明、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安录、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孟溦、吉林大学教授张贤明、兰州大学教授何文盛、四川大学教授蒲晓红进行了多领域、多学科的分享。从效能认知维度,提升治理效能需要加强各个“板块”之间的密度,即政府、市场和公民在公共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和合作模式。从效能优化的路径看,需要从制度本身、制度环节和制度设计等方面进行反思,关注制度效果和结果,考虑制度运行的成本和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对科技创新的治理看,需要从制度设计层面规范科技创新的结构体系,以应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挑战。从责任政治角度理解制度效能优化看,需要科学合理的权责体系设计,并着重考虑价值取向、目标原则、过程逻辑、模式选择和路径确定。在中国公共治理语境下,尤其需要强调负责任的管理、绿色管理和可持续管理。
促进公共治理实践和公共管理学科优化的其他议题
此外,还有10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数字政府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智能服务与社会治理”“地方政府创新与职能转变”“社会保障服务创新”“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公共治理比较与前沿”等10个议题展开多维度讨论,充分呈现了大变革时代公共管理科学研究的前沿进展。
总之,围绕大变革时代的公共治理现代化这一核心议题,与会学者在热烈讨论中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下公共治理现代化的任务目标,论证了使命职责,厘清了发展思路,阐述了制度变革的理论逻辑、实践路径和效能优化,并充分讨论了数字时代公共治理发展的关键命题,明确了适应大变革时代需求的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要求。专家学者在讨论中碰撞思想、取得共识、求取新知,充分体现了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公共管理学界团结和谐、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