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由华北电力大学、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联盟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智慧思政研讨暨“慧思政”平台发布会召开。会议由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保定)、华北电力大学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承办。会议以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现代化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在内的200余人参会。
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何华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传统优势深度融合,努力打造智慧思政金课,持续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功能意义重大。华北电力大学协同多所高校合力打造的“慧思政”平台是一个“对需求精准画像+对资源精准供给+对方法精准推进+对效果精准评价”的全链路、全流程系统性技术平台,是为全国高校思政课师生教与学智慧赋能的平台。
河北省教育厅学校德育工作中心主任蔡杭州指出,智慧化思政是一种新思维模式、新教学方式,“慧思政”平台是基于新逻辑和新理念的一种尝试,将成为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重要阵地。
在第一阶段主旨报告环节,四位专家分享了数智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新思路新举措。
武汉大学教授骆郁廷认为,智能算法是实现网络思政课精准教学的重要支撑,智能算法融入网络思政课的路径主要包括:一是精准识别,准确掌握学生学习兴趣、思想动态、关注热点,为精准施教奠定基础;二是精准定制,做好备课的针对性与契合性,并且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引导方案,以提升思政教学的实效性;三是精准推送,改进和提升网络思政课供给能力,提高思政课供给的质量;四是精准调试,通过智能算法来加以评估和反馈,不断调整内容,精益求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冯培认为,智慧思政已经进入拟人化、生成化、社会化、场景化的3.0时代,要把握住思政教育中的变与不变:一是思政课教学内容必须立足回应学生的现实需求和内在期待;二是思政教学的内容必须具有明确的针对性,生动的思辨性和鲜活的时代性,真正能够把情理讲深,把道理讲透,把学理讲活;三是思政网络平台需要秉持喜闻乐见的传播样态,始终保持着和学生的思想共鸣,积极创设和营造交互的共享空间,用精彩的呈现来提升用户的粘性。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欧阳康指出,信息化时代,数据技术、信息传播、人工智能及认知正义等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深刻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与时偕行,拓宽信息获取渠道,既要关注现实实践,也要注意虚拟实践;既要走进心灵世界,更要走进网络世界。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彭庆红认为,数字化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现实路径主要包括:一是从理念上涵养数字化的意识,更新大思政课建设的理念;二是拓展育人的资源,利用数字化的技术,实现聚合功能和数字化编辑与处理,为师生打造全方位立体化教学资源库;三是善用数字化工具,优化大思政课管理方式;四是借助数字通信系统构建大思政课互动平台;五是依托数字孪生技术创设大思政课的虚拟平台。
与会专家围绕大数据赋能高校思政课、思政课智慧服务平台建设的重点难点、技术融合、应用优化和推广策略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围绕网络思政平台建设交流经验,共探智慧思政课程的建设之路。
会上,主办方对“慧思政”平台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基本功能、预期目标及实现路径进行了讲解。作为以服务高校思政课师生为宗旨的智能一体化公益平台,“慧思政”能够通过对思政课教学四个主要流程环节的高度精准化——需求精准画像、资源精准供给、方法精准推荐、效果精准评价,为数字时代思政课提供一个系统、高效的解决方案,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获得感”。主办方还现场展示了“慧思政”平台的现有架构、核心板块、应用场景及其操作方式、使用流程等,并发布了“共建合作伙伴计划”,举行了现场和在线合作签约仪式。
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刘云鹏在大会闭幕词中表示,当前我们正处于数字化转型时期,与会专家学者和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勇担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以学科交叉为抓手和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以数智技术赋能突破当今时代的思政育人难题,以智慧思政作为高校思政课实效提升的抓手,以“慧思政”平台建设为契机,争创“大思政课”育人新局面。(华北电力大学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