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院长戴长征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十年来,“一带一路”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积累了丰富的合作经验。在此之际,“一带一路”与海外利益保护丛书的出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充分体现了丛书创作团队近年来对“一带一路”建设持续追踪和系统研究的丰硕成果。
开幕式后首先举行了“一带一路”与海外利益保护丛书发布会。“一带一路”与中国海外利益保护丛书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志永教授任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熊李力教授任副主编。目前共完成三部著作,分别为:《中国立体公共外交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传播》《国际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领事保护与“一带一路”建设》。李志永全面介绍了丛书出版过程。介绍结束后,丛书作者接受了记者采访。
据了解,《中国立体公共外交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传播》(李志永、乔旋、邱昌情,合著)是系统地从公共外交角度研究“一带一路”的专著。该书不仅创新性地提出了“立体公共外交”新概念,而且建构了“立体公共外交”体系。该书分别从政府主场外交、文化外交、企业公共外交、多边公共外交四个角度论述了“一带一路”建设中取得的巨大进展和面临的严峻挑战,并对“一带一路”国际传播提出了战略建议。
《国际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熊李力、赵洋,合著)是系统地从国际合作角度研究“一带一路”的专著。该书从国际制度、双边政策对接、国际安全合作与第三方市场合作四个角度首次较为全面地总结梳理了相关进展及其不足,并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提出了战略建议。
《中国领事保护与“一带一路”建设》(李志永著)是国内首部系统地从领事保护角度研究“一带一路”的专著。该书基于中国海外安全现状与中国特殊国情,从预防性、应急性、善后处理、后勤保障四个维度建构了系统、全过程的领事保护评估体系。基于该评估体系,该书还对中国领事保护成就、现状及其不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评估。
丛书分别从公共外交、国际合作和中国领事保护机制三个视角透视了中国海外利益保护问题,抓住了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三个重要问题,推进了相关研究的系统性和创新性。
随后举行了“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高峰论坛。论坛分为两个主题展开研讨。
第一场研讨主题是“一带一路的伟大成就与未来趋势”,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魏玲主持,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贾烈英担任评议人。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吴志成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共建“一带一路”顺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共建“一带一路”顺应历史趋势,为世界各国走向共同发展繁荣提供了理念指引和实践路径;共建“一带一路”尊重历史规律,推动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共建“一带一路”掌握历史主动,激发中华优秀文明焕发新的时代活力。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论坛》副主编王明进强调,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形象传播正面临一定困难,这主要源于国际形势的转变,我们需要站在世界秩序的高度上看待“一带一路”,为未来国际格局的转换提供思考。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白云真认为,中国政治文明历来注重民本思想与民主问题,讲求“协和万邦”“内外协调”,“一带一路”强调国家间共同发展但又不要求改变其他国家的生活习惯,凸显出中国智慧。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凌胜利指出,面对大国竞争不断加剧、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等问题,“一带一路”的外部环境更加险恶,中国需重视大国协调,做好同合作国家的分歧管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赵鸿燕认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一带一路”中需注重我国区域开放的潜力,重视区域依存问题。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周边外交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俊生指出,由于朝核问题的长期化以及美日韩关系的干扰,东北亚地带成为“一带一路”合作“新高地”,为促进“一带一路”的综合性发展,未来我们要与地区有关国家共同努力,推动东北亚地区合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陈翔强调,“一带一路”需要统筹安全和发展,为其他国家现代化提供基本路径,也为平衡巩固国家间关系提供重要支撑。
第二场研讨主题是“一带一路助力全球发展”,由熊李力主持,李志永担任评议人。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鼎鑫指出,中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一带一路”融合发展,将“一带一路”作为连接中国梦和世界梦的桥梁,通过与其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刘贞晔分析了全球发展新格局与中国在21世纪全球化发展中的新使命,将“一带一路”视为全球发展经济重心转移背景之下的重要工业化资源,并强调资源动员中国家角色和使命的定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张颖以“高标准全球自贸区网络构建与‘一带一路’建设”为题,深入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象更为广泛的现实并提出对策。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进从“全球南方”的视角切入,分析了“全球南方”概念的不足以及“一带一路”为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强调中国“一带一路”在开放包容的基础上还是要以巩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为主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蒲俜指出,中国“一带一路”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高度契合,但也存在一些差别。在对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过程中,应避免过程性议题的冲突,反对以一方的方案取代另一方,要努力协同发展,避免多边合作中的矛盾。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科研处处长、研究员刘波以我国地方城市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视角切入,分析了城市集聚效益和对周边城市的带动效应以及城市的国际化与专业化能力,强调中国要提高境内城市“走出去”的风险应对能力,打造“一带一路”框架下更多的友好城市和更有效的公共外交。
会议闭幕式由魏玲作总结发言。她认为,通过对十年发展成就与经验的回顾与总结,伴随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相信未来“一带一路”倡议将取得更加丰硕的发展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