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陈明琨,解科珍(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我们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以文明交流互鉴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丰沛养分,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作出应有贡献。
把握文明发展规律,遵循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要求
从文明发展的规律来看,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从历史上看,中华文明正是在与世界其他文明持续不断的交流互鉴中发展繁荣的。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秉持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是中华文明在很长历史时期内作为最繁荣最强大的文明体屹立于世的重要原因,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积极开放的姿态、包容博采的胸怀。
实现中华文明永续发展,必须在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世界文明历史揭示了一个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历史延续和当代形态,应该也必须坚持文明交流互鉴。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要基于自身国情、又要借鉴各国经验,在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上,通过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的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既要传承历史文化传统、又要融合现代世界文明成果,以尊重和谦逊的态度,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借鉴吸收彼此文化中的精华;既要造福中国人民、又要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在交流互鉴中融通各种优秀思想文化资源,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人类文明共同进步,实现世界不同文明的和谐共生、相得益彰。
增加价值认同,确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正确导向
当前,在如何看待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问题上,还存在着种种傲慢与偏见。比如,“文明优越论”认为西方文明具有天然的优越性,是人类文明的中心,优于世界其他文明;“文明等级论”将世界文明划分为文明、半文明、野蛮等级别,认为高级文明拥有改造甚至取代低级文明的权力和使命;“文明冲突论”则认为文明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必然会陷入彼此冲突的境地。事实上,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如果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正确的文明交流互鉴观。文明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只要秉持平等相待、包容互鉴,就不存在什么文明优越、文明矛盾、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对话、文明和谐、文明共生。
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为前提,以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为动力,以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为路径,以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为目标。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是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用单向输出代替双向互动,用强制强迫代替自由自愿,而是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摒弃傲慢和偏见,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在化解冲突中不断凝聚共识。
深化交流互鉴,拓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路径
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丰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世界上有80多亿人口,分布在2500多个民族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之中,但是任何一种文明,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地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是流动的、开放的,我们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过程中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都应该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对中华文明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赋予其强大生命力,推动中华文脉绵延繁盛、中华文明历久弥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崭新华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互学互鉴,不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丰富自身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将极大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
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增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既吸收了人类文明成果,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是与其他文明进行交流互鉴的信心和底气。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要加强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广泛开展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往活动,对外讲清楚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不断提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在落实全球文明倡议中彰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伟力。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发展面临不少问题挑战,而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关键要落实全球文明倡议,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一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二是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三是要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四是要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此外,“一带一路”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实践平台,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依托,要在将“一带一路”建设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的过程中,推动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新局面,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力量。
(本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新时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批判话语体系建构研究”(22LLMLC04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