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姚其友(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要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的理念,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发端基层,是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凝聚着民族情感,蕴含着民族文化,具有深厚的民众基础,广泛的民族基础,是维系各民族共同乡土记忆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独特的人文社会价值。传承好、运用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既是坚持推进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有力抓手。
民族传统体育游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
情感认同价值。情感认同是个人对集体归属的认可。各民族虽然拥有各自独特的历史文化,但因为“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等空间场域的开放共享,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又无所不在,民族间的共有感情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得以积累,逐渐形成了各族共同的社会文化心理。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在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村屯流传,各族群众在游戏中不觉间拉近了乡邻距离,加深了亲友情谊,收获了共同的乡土记忆。这种乡土记忆不断积累形成了共同的民族情感,共同的社会文化心理。许多进入城市的中老年人,虽然其身上的乡土性在消失,城市性在不断生成,但关于儿时那段与手足亲邻共同游戏的记忆却始终萦绕脑海,历久而弥新,浓缩为剪不断、冲不淡、搅不散的乡愁。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生成并延续了不同民族积累建立起来的情感,通过体育游戏的形式,各民族共喜同乐,结成了更加坚实稳固的命运共同体。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具有重要的情感认同价值。
文化认同价值。文化认同是各民族对“中华民族”这一国家民族身份认同的标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中得以传承与发展,共娱共乐的过程孕育了共同的民族文化意识。首先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长河中,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已由单一民族体育游戏逐渐演变成各民族共有的传统体育游戏,即形成了中华民族共有的传统体育游戏。例如跳房子、放风筝、荡秋千、踢毽子等。这些游戏共生于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共同的民族文化印记。其次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虽各族各区的叫法不一,但游戏内容和游戏规则却大同小异,趋于一致。例如,类似湘西土家族打飞棒的游戏,广泛流传于多个地区和多个民族之间,据各地县志等史料记载,在湖南、四川,山东、贵州、广西等地区的各族群众中均有分布。虽叫法多样,但游戏基本内容都是长棍打短棍,游戏规则都包含了挑、敲、打、量等步骤,这证明了这些传统体育游戏一脉相承,同宗同源。它塑造了共同的民族品格,培育了共同的民族心理,形成了共同的民族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记忆,具有重要的文化认同价值。
精神认同价值。精神认同是促成中华各族结为一体的内在动因,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灵魂。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是民族精神的一种表达形式,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首先,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起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的是生产生活的再现与创新,有的是抵御外敌的武器与战术创新,有的是伟人、英雄传说等。例如踩高跷起源于沿海渔民的高跷捕鱼法,板鞋竞技起源于瓦氏夫人抗倭战争,赛龙舟起源于屈原投汨罗江等,这些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开拓精神以及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次,部分团体竞技类传统体育游戏富含激烈的技术较量,需要团队高度协同,如板鞋竞技、木球、拔河等。在这类游戏过程中凝聚着团结协作、守望相助的集体主义精神。最后,一些表演类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包含激烈的身体碰撞风险,如抢花炮面临对方的拦截阻挡、跳竹竿面临竹竿夹脚、打飞棒面临飞来的短棒等,需要队员临危不惧,果断出击。在这类游戏过程中凝聚着刚毅果断、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凝聚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精神认同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游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开发优势
年龄优势。儿童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从娃娃抓起。儿童青少年时期是思想意识养成的关键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皮亚杰认知理论认为,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还无法理解抽象的事物,但他们活泼好动,喜欢探索,游戏是他们心理发展的内在需求。体育游戏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儿童游戏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在这一年龄段开发运用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涵养中华文化认同,潜移默化中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天然的年龄优势。
普及优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种类丰富、分布广泛,为开发运用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良好的普及基础。首先,民族传统体育游戏项目繁多,根据不同的游戏场景可以分为空中运动、马上运动、水上运动以及陆地运动等。其次,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区域分布广泛,其中新疆、西藏、内蒙古、广西、宁夏等民族自治区的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资源最为丰富。最后,拥有民族传统体育游戏项目的民族分布广泛,几乎56个中华民族成员都有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其中满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彝族、苗族、土家族、壮族的项目较多。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根植于各族民众,遍布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显著的普及优势。
情感优势。民族传统体育游戏世代相传,深受各族群众喜爱,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开发运用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一是乐于接受,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根植于民族生产生活以及民族风俗,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娱乐性,陪伴了各族儿童的成长,也滋养了各族人民的生活,是民族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发运用民族传统体育游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人民乐于接受。二是乐于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是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情感的表达,是民族文化血脉延续的重要形式,因此各族人民具有乐于传承的自觉。三是乐于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是民族品格的呈现,是民族形象的展示,因此,各族人民具有乐于推广的意愿。
民族传统体育游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开发策略
做好宣传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虽然历史悠久、流传甚广,但电子时代成长起来的新生代,他们从小的游戏内容和游戏的媒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认知已变得模糊不清甚至完全陌生。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传承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引导年轻人参与。这首先就需要做好宣传和研究工作,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文化价值。学界应注重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文化内涵阐释与提升,深化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文化支撑作用、教化引导功能。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做好宣传,以引起社会对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兴趣。
加大校园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同时又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共同记忆,在校园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既能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又能激发他们的民族情感认同,在助推项目传承同时也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年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得到了相关部门和学校的重视。特别是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逐渐被引入校园,有效地传承和发展了民族体育文化,对民族团结起到了很好的固化效果。但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类项目还没有被普遍引入校园,应加大校园推广力度。
兴办乡村赛事。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起源于农村,流传于农村,要运用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需以农村为抓手。各地村委要利用好传统节假日,结合节日庆典,推出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活动,广泛动员各村屯组建参赛队伍,这既有利于健康过节,把返乡青年从牌桌上拉出来,同时也有利于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我国普遍存在民族杂居,社区互相嵌入的现状,组建多民族参赛队伍,共赛同乐,进一步加深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借力文旅赋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具有先天的实体化、大众化优势,实施过程生动有趣,深受各族群众欢迎。而且器材、场地要求不高,非常适合开发成旅游资源。目前,许多民族地区的景点已经开始注意利用民族体育元素,开发了一系列的民族体育活动体验项目,如广西的跳竹竿、抛绣球、板鞋竞技等已经活跃于广西各大景区。民族特色景点、民族度假村,以及有户外拓展项目的景区,要多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类项目,加大文旅宣传,赋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