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陈星辉(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问题,并首先指出“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有助于确立文化主体性、坚定文化自信心、理解文化特征点。
在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创新性特性中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身份性认同的主体性话语构建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通过中国式现代化而生成的文明形态,是承接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的文化精神的同质样态,是根植在中国文化肥沃土壤上的现代新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话语建设离不开作为文化主体的中华文明以及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在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中,在中华民族的生成演化的过程中进行把握,否则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视为与中华文明无涉的“飞来峰”,不仅在“改造世界”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会偏离现实国情,而且在“解释世界”的话语构建过程中因缺失文明的主体而难以建立相应体系。同时,具有连续性特性的文化主体在历史长河中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创新驱动下不断演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体性话语构建需要避免走向“古板守旧”的死胡同。中华文明之所以经久不衰,其本身所固有的创新性特性是重要原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自成汤时期就刻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文化基因,使得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无论风云突变还是暗流涌动总能乘风破浪而一往无前。
在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与包容性特性中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融汇性模式的结构性话语展开
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始终是其结构性特征,形成了坚固强大的中华民族,也正因此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才得以保障,其创新性的内在能力才拥有坚实的体制性支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继承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中将统一性纳入其本身的必然性要求中,其相关话语构建不能脱离统一性特性。中华文明的包容性特征是维持其统一性的基础动力,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品格使得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其越是包容就越是得到拥护,包容性是维持结构的互动原则,统一性是结构形成的稳定结果,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结构性话语必须将统一性与包容性共同述说。
在中华文明的和平性特性中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互利性发展的交往性话语塑造
中华文明在对外交往方面始终秉持着与人为善的作风,不将自身理念强加于他人,不以丛林法则来对待他人,不用隔绝闭塞的观点看待他人。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刻继承了中华文明的和平性特性,因此建立摒弃“零和博弈”“冷战思维”的互利性发展的交往型话语成为一项必然要求。中华文明的和平性特征使得中华民族拥有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宽广胸襟,拥有着泽润万物而无声的似水上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将继续发扬崇尚和平的民族精神,成为全球社会的建设者、维护者、贡献者,以互利性发展的交往性话语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华文明的和平性。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话语逻辑的展开遵循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的准则要求,以连续性特性与创新性特性确立主体性话语,以统一性特性与包容性特性叙述结构性话语,以和平性特性展现交往性话语。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有利于深刻把握积淀于话语深层的厚重历史智慧,为全面推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提供理论支撑,进而向世界广泛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思想先进性、文化多元性与和平建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