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传玲(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2024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体现了党中央对思政课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思政课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塑造时代新人的关键课程,是培养又红又专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渠道。在“两个大局”的战略新形势下,思政课教师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认真研究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学生的心理变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构建思政课程教学体系。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铸魂育人功能,铸政治之魂、思想之魂、理论之魂、价值之魂、行为之魂,通过以理讲理、以理服人的方式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18重要讲话中重点阐释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及“八个相统一”和“六要”好老师。这次的重要指示是在此基础上对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思政课建设要与党的创新理论同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的创新理论的最终体现。因此,思政课建设要与这一党的创新理论同步同频,确立这一理论在思政课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在大中小学不同阶段开设螺旋式上升、循序渐进的思政课,构建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机制。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教师必须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这一责任和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推进思政课教材体系化建设。教材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依据,推进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是上好思政课的前提。实现思政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和统领,就要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理念、发展任务、发展战略和发展阶段以及发展格局等重大问题。这是思政课育人的根基,也是需要在思政课教学课程的教材中体现出来的。推进思政课教材体系的改革。思政课教材体系的建设要在大中小学做不同的区分,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来设计教材。在高校要深刻理解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性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实现在中小学基础上的跃升。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观点的透彻学习和掌握,很难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和实质,在教材中要深入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一脉相承的关系,特别是党的创新理论的产生过程。这就要求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根基,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不同方向的建设。在教材中深入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性解读,才能真正达到以理讲理、以理服人的育人效果。在把思政课讲透、讲深的基础上实现思政课堂的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要实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机制。大中小思政课程之间的关系不是孤立的、割裂的,而是不断上升的体系化过程,形成不同阶段思政课程的逻辑建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讲话的不同内容以及理论体系内容,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分门别类地融入到思政课程体系中来,避免内容上的重复和间断。在课程内容设置上遵循课程理论本身的逻辑和学生主体的心理规律、心理特点以及接受程度,在主客体互动最大效益以及最大成效的分析条件下建构科学化的思政课程体系。因此,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不是外在的、现象的、规模的一体化,而是在思政课理论内容内在和本质的一体化过程,实现大中小思政课程的延续和提升。使思政课培养时代新人的功效贯穿在人生成长的整个过程,实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统一,实现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思政小课堂,用好社会大课堂,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了解到中国社会取得重大成就的新变化,讲好中国故事,将思政原理的讲授和社会现实相结合,增强“四个自信”。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最新成就为内容支撑,用社会生活中鲜活的事例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内涵,阐释清楚“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逻辑理路,把思政课的道理讲透、讲活,提高思政课堂的抬头率和针对性,实现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要培养一支专门化、专业化、精英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才队伍。教师人才队伍是上好思政课程的重要条件和前提,师资队伍的培养是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重中之重。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肩负着培养专业马克思主义人才的艰巨使命,也是为大中小学培养思政课教师的殿堂。思政课教师不仅应具有人格的魅力,还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学术功底。思政课教师必须是真学真会真懂的坚定马克思主义者,是有共产主义信仰的践行者,才能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18讲话中说:“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在这次的重要指示中他再一次强调:“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这是对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基本要求。思政课教师队伍相比与其他专业教师而言,需要有更高的境界。教师队伍只有做到真信真学真用,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和践行的典范,才能把思政课讲得有底气、有自信,才能讲深讲透,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实现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2022年度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中小学一体化教学研究》(课题编号:SJGSX2022018)、中国流通政研会项目《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课题编号:LTZY2023—THL1105)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