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易刚(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华师范大学登峰学者特聘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了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其中之一是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能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必然选择。新时代新征程,深刻理解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其重要价值,积极探索其实现路径,对满足人民群众更丰富、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
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丰富的内涵。在现实生活中,人既是作为个体的存在,也是作为社会和国家成员的存在。我们可以从个体、社会和国家三个维度来理解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在个体层面,基于个体是由心态、状态和姿态等方面组成。所以,个体层面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至少表现在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有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才能对客观世界具有深邃的认知,能够理性客观地看待复杂多变的现实;有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才能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气神;有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才能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在社会层面,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属性。鉴于此,社会层面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至少表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认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精神消费层次普遍提高等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高度认同,人民才不会行无依归、一盘散沙;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说明人民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进入到更高阶段;精神消费层次提升,表明人民精神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
在国家层面,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反映。为此,国家层面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至少体现在中国精神自信自强、中国价值深入人心和中国力量充分彰显。中国精神自信自强,人民精神饱满、精力充沛,人民自信从容、自强不息,才能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国价值深入人心,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才能对内凝心聚力,对外展示大国形象;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展现出的中国力量充分彰显,才能让我们经得起任何风险和挑战。
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
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由之路,具有深层的价值意蕴。
一是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并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在此基础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显然,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彰显。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由此可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二是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质。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世界现代化的一般特征,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表征。而西方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注重财富积累、忽视精神建设,导致物质主义膨胀、精神贫乏的痼疾难以治愈。我们要从中汲取教训,既要物质财富极大充裕,也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既要物的全面丰富,也要人的全面发展。
三是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消除了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历史性胜利。新征程上,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精神生活层面开始出现多样化、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鉴于此,必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努力让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起来。
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进路
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方面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方能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达到一个崭新境界。
在国家层面,坚持把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制度设计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坚持协同发力,做到统筹兼顾。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另一方面,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进一步做大“蛋糕”;同时,通过合理制度分好“蛋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区域、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人民群众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
在社会层面,注重价值引领,满足精神需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加强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舆论引导,防止急功近利和畏难情绪,为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优质化,尤其要优化城乡精神文化资源配置、加强优质精神文化产品供给,更好满足人民多维度、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个人层面,进行教育引导,激发内生动力。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四德”教育,加强“四史”教育,使民众能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作为新时代公民,要认识到自己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主体,要利用各种时机自觉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健康素质,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做一个积极乐观、信仰坚定、志趣高雅、向上向善的精神富有之人。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研究”(22&ZD00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