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李娜(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需要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人的需要作为人们从事生产劳动活动的动因和最终目的,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高标准或尺度。从本质上来看,生产力是人们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发展生产力是手段,满足人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发展是目的。需要与生产二者具有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关系。新质生产力代表生产力水平质的跃升,表征人类改造自然手段和方式的明显进步,是以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价值旨归。新质生产力从推动人的需要层级跃升、促进人的全面的自由发展需要创造新条件、创造出新的需要,推动着需要的发展三个方面为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创新开辟广阔前景,展现出崭新理论潜质,书写了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的新篇章。
新质生产力满足人类多样化的需要
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一直都是马克思孜孜以求的理想,推翻和扬弃“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由人的联合体”,一直都是马克思最根本的理论关切。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劳动本身的发展。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只有劳动需要不再作为谋生的手段,成为自由自觉的活动,人将自身的发展作为目的,有充裕的时间来从事发展个人才智、体力、品格和个性的活动,才能越来越成为具有全面性和高素质的人。新质生产力借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实现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升,这将大大压缩社会的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为社会生产了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人不断创造出新的技术来替代自己的功能,使自己摆脱充当工具和手段的地位,获得一种主体性的解放和自由”,使劳动者不仅能获得更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而且从直接的生产中解放出来,拥有更多时间来从事体育、文化、艺术、科学等活动。因此,新质生产力在推进劳动变革中为人赢得了更多的自由发展时间。
社会交往需要是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人的交往活动直接关系着人的生命完整性和丰富性,人的自由个性正是在普遍充分的交往中形成的。新质生产力为人的交往的世界化和普遍化创造了更多媒介,一些社交平台拥有数十亿在线用户,个体拥有极其多样化的交往对象。新质生产力实现了交往主体的变革,让智能机器成为人的交往对象,将人类交往活动从“人—人”交往拓展到“人—机”交往,实现了交往主体的重塑。一些智能语音以及各类数字平台的智能客服、服务机器人等在“智能算法+数据+叙事模型”的框架支撑下变得更具“人性”,能够满足人的特定服务需求。元宇宙技术能够生成主体的虚拟影像,让主体在平行于现实世界的场域交往,获取一种超现实交往经验。VR和AR技术能够为人创造沉浸式的虚拟场景,打破人和机器交往的终端阻隔,让人能够在接近真实世界的场景中完成人机互动。这些现代化科技让人的交往对象不再是实体的、具身的,而是数字化的、拟人化的。还有文心一言等人工智能实现了对自然语言、图像视频等的有效识别,可以和人进行高效的对话交流,让智能机器越来越成为一个合格的交往对象。这些都表明新质生产力正在借助于科学技术推进人的交往变革,为人的全面的自由发展需要创造新条件。
新质生产力促进人的需要升级和拓展
人的需要的客观物质性、内在必然性和无限丰富性等决定了需要对象必须由大自然来提供。更高科技含量的劳动资料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基础设施和能源设施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出一大批新科技和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生产工具,在新型生产工具的加持下使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极大丰富了需要对象的种类和形态,新质生产力劳动对象不仅包括物质形态对象,还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数据和信息等非物质形态对象,人为的需要对象越来越多,因而人的需要的范围将大大扩大。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从优化全要素生产率入手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更高品质地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这样,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将不断地拓展人的需要的新边界。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有效率的生产力,而且还是绿色生产力。在传统生产力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消耗较多物质资源和化石能源。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资源利用率不高,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失衡,不利于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新质生产力摈弃了传统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通过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等途径,构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气候友好的发展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形成,人的需要在广度和深度上也必然不断地得到展开和发展。
新质生产力推动人类需要的全面发展
人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历史过程。从纵向上看,不同历史时期人的需要的表现形式和满足方式是不同的。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的需要也是简单和粗陋的,主要是满足人类的基本生理需要。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尽管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人的需要也逐步丰富,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人的社会需要只能得到有限、简单的满足。在高度商品化的社会,生产水平极大提高,产品转化为商品,人的需要范围也在扩大。到了产品经济阶段,生产力高度发达,产品异常丰富,人的需要更为多样化、丰富化。
新时代人民群众需要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需要的层次不断提高、需要的多样性不断丰富,其不仅局限于传统语境下的物质生活富足和精神生活充盈,而且在政治、法治、文化、道德、健康、生态等方面的需要也有增无减。人的需要的满足要借助一定的劳动手段。劳动创造的新手段,不仅保证了原有的需要的满足,而且又开辟了新的活动领域,在新的活动领域中产生出新的需要。新质生产力依靠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能为发展趋向,有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现实之需。在智能技术的加持下,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金融、制造、零售、农业等诸多领域深度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千行百业中的应用,它以自然语言为人机交互的界面,为千家万户无门槛地进入和使用AI创造便利的条件。新质生产力也催生了新业态和新经济,促进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如社交媒体、在线办公、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数字零售等领域的普及。新质生产力不断地开辟新的活动领域,随着新产业、新模式以及新动能的形成也伴随着产生新的需要,如对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产品的需要,对新的工具操作的需要以及对新的劳动组织、管理的需要等。人的需要产生于生产,因此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的需要也不断地得到发展。这表明:“需要是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的,并且是依靠这些手段发展的。”
【本文系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项(23LGMZX-0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