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罗家旺(法学博士,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华大基地研究员,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了战略部署,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深刻理解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系,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具有重大作用。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是一场生产力的现代化。生产力发展需要对生产关系进行相应调整和变革,以此解决阻碍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激发全社会发展活力。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靠的就是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靠的也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党的二十大确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蓝图,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可以说,我们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中国式现代化由蓝图变为现实。
经过接续奋斗,我们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接下来,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然而,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过程中,我们依然面临着严峻且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就国内形势而言,高质量发展水平还不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各种旧问题、新问题、深层次问题交织叠加。就国际形势而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确定、不稳定、难以预料的因素增多。对这些问题的回应和解决,需要依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用改革的方式破除不适宜的体制机制藩篱。在新征程上,只有牢牢把握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才能从容应对改革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才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引了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短期内就能够实现的,是需要全体中国人接续奋斗的宏伟事业,要分阶段推进。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战略部署,后一个阶段战略任务是建立在对前一个阶段系统总结基础之上。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实践路径,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意义,只有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才能保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同步实现。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在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强调改革的方向性与现代化目标的统一。根据不同时期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制订了相应“分步走”的战略安排。因此,现代化就是时间表和路线图,改革任务就是围绕每一时期国家发展和现代化制定的目标任务和步骤实施,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决定》指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这既是彰显我们改革意志决心的宣言,更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进行式,也是未来式。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仅是一个既定目标,更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从一个台阶迈向另一个更高台阶的过程。党的十八以来,通过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更加清晰,实践路径更加可感可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我们确立了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我们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目标,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等。中国式现代化越向纵深推进,遭遇的困难就越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需要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从现代化发展历程来看,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必须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重心放在自己身上。相比于西方模式,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强调按照本国国情选择适合的发展道路,不照搬别国模式,这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在反思西方发展模式局限性时,为本国发展提供一种方法论上的借鉴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得越好,意味着人类自主选择发展的途径就越丰富。因此,只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在中西比较中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与优势,使中国发展道路得到越来越多国家认可,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