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邹宇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展社会学研究室主任)
社区治理是指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居民等多元主体,通过协商共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过程。建设城市社区治理体系、提高社区服务能力,是实现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我国共有城市社区约11.8万个,涵盖老旧社区、新商品房社区、动拆迁社区、还建社区、混合社区等多种类型,社区服务需求涉及基础服务、福利服务和发展服务等多个方面。各地通过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打造群众自治品牌、设立数字治理平台等做法,基本形成了“一核多元共治”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社区基础性服务也已覆盖了生活、医疗、购物等方面,数字政府在线服务指数继续保持全球领先水平。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形态的新变化,社区治理面临新的挑战。例如,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抚幼养老负担加重;城市范围的扩张带来了更强的社区人口流动性,社区共同体建设存在阻力;虚拟社群的蓬勃发展使居民需求日益丰富多元等。积极应对这些新变化,是提升居住质量与居民幸福感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治理效能、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应有之举。
实施科学宜居的整体规划,焕发社区面貌新风采
社区空间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场域。现在,居民对社区空间的形态与功能有了新的要求,城市社区的改造不仅仅限于基础设施的升级,更强调整体性规划与综合性建设,体现了城市社区更新的新理念与新标准。
一是大力推进完整社区建设,推进设计师进社区,因地制宜补齐社区短板、提升社区品质。以江苏南京栖霞区尧新社区为例,该社区通过整合有限空间,建设百姓健身房和“睦宁里”社区服务中心,“芝麻”社区里也有“完整”设施。同样,四川成都锦江区福字街社区致力于打造“开放化、特色化、智慧化、人性化的公园社区新典范”,从细节到整体、从“面子”到“里子”,都为老院落注入了新活力。
二是加快建成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旨在打造系统设计、业态丰富、消费多元、智慧便捷的社区服务圈,在夯实基础服务之上发展特色商业街区,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实现社区服务的市场化,有效防止社区脱嵌。例如,一些地方突出本地特色文化资源,积极打造商居融合模式,并根据各社区的不同发展特点进行差异化规划建设,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三是积极建设嵌入式服务综合体,增强城市社区设施的普惠性,努力缩小社区差距,关注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重点聚焦“一老一小”,积极建设“长者食堂”等养老服务设施,发展托育托幼服务,并关注司机、环卫、外卖员等高强度体力劳动群体设立临时休息室、爱心驿站等场所;同时,还要注重实现社区嵌入式服务的可持续运营,建立长效常态化机制。例如,有的社区以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搭建暖“新”驿站,为社区商贩子女、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农民工子女等群体及新业态就业群体建立起一个安全友好的休闲活动空间。
深化多元融合的关键理念,激发社区主体新力量
构建社区共同体,打造熟人社区,要不断扩充治理主体的范围与内涵,创新治理主体的方法与路径。
一是以多元文化激发治理主体的内生动力,鼓励并支持社区居民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保护和传承社区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多元融合,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和认同感。同时,要支持发展各类社区组织和志愿服务团体,促进它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例如,四川成都武侯区老马路社区依托丰富的音乐资源和文化底蕴,着力营造社区音乐场景,极大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精神生活,以社区文化软实力提升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可度。
二是以多元产业突破治理主体的能力边界,支持和引导社区内不同产业的发展,促进多元化产业互补和协同,既提升社区经济活力,又推动着社区利益共同体的形成,增强社区自治水平。例如,有的社区通过创新探索“社企+国企”资产运营新模式,成立社区领办企业,不仅提高了居民收入,还助力了社区建设,持续为居民带来福祉。有的小区居民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自主成立了物业公司,成功化解了物业治理难题。
三是以多元项目构建治理主体的社会联结,依托公益慈善、文化体育、环境美化等不同主题的项目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生活,还能够有效联动不同的共治主体,包括各类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团队。例如,有的地方积极推动“慈善+社工+志愿”融合发展,成立了社区慈善基金,开展了多项多领域的公益微项目,构建了由上百个治理单位组成的“慈联体”,以公益友好社区促进了社区治理主体的发展壮大。
把握数智赋能的重要路径,提升社区服务新高度
今天,在新技术的驱动下,数字化建设成为提升社区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社区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平台,可以有效提高服务供给的精准性和便捷性,从而满足居民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一是持续深化智慧社区建设,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化“热线+网格”建设,搭建智慧管理平台,对居民等进行分类管理;依托视频监控、AI识别,随时排查社区安全隐患;为社区高龄人群安装智能报警器,保障老年群体安全。例如,吉林扶余市通过搭建智慧社区平台,实现了信息的实时汇聚,可分类展示人口数据,实现了社区精准化管理与精细化服务。
二是加速推进新技术手段的应用,提供个性化服务。打造多样化的数字平台,如小程序、APP等,有效收集居民意见与反馈;利用大数据平台分析居民服务需求,针对性地开展服务活动,例如过应用VR等技术进行场景升级,实现智能化沉浸式数字办事场景体验,丰富政务服务体验。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面对城市社区治理的新变化,社区治理亟需在科学规划、文化融合和数字赋能等方面不断创新,以提高治理效能和优化服务品质。要以党建引领为前提,以科学规划为基础,以科技赋能为支撑,坚持以人为本,走进居民家、走近居民心,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感。(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硕士生董炤昕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的评价指标及发展规律研究”( 23AZD01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