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金瑶(中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以下简称“铸牢教育”)的优质资源,为高校“铸牢教育”提供了鲜活的育人素材和生动的育人载体。红色资源赋能高校“铸牢教育”是当前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题。红色基因,凝结着红色血脉,在育人对象、育人内容和育人目标等方面与高校开展“铸牢教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二者都把坚定理想信念、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增进文化认同、培育时代新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高校应加强对红色资源的研究阐释、打造红色资源的精品展陈、拓展红色资源的实践活动、搭建红色资源的育人平台,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传承红色基因、凝聚思想共识、厚植家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汲取信仰力量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育人价值,充分释放红色资源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不断提升“铸牢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不忘初心跟党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研发红色课程,推动红色资源“融进去”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高校开展“铸牢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红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是赋能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能够有效拓展思政课的教学空间,创新思政课的教学形式,提升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高校要加强部门联动,整合优质红色资源,推动红色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红色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和育人资源,有机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增强运用红色资源育人的意识和水平,把红色资源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引导学生在与革命先辈的“时空对话”中深切体悟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结合本地区或学校的红色资源,研发红色校本课程,凸显红色资源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活教材”的作用,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在走近红色历史和激活红色记忆中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不断增进青年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开展红色研学,推动红色资源“火起来”
近年来,红色旅游格外火,“特种兵式红色打卡”受到青年学生的普遍青睐,折射出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红色旅游有助于让青年学生在游览中亲身感受各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和中华民族面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不断增强永远跟党走的信仰信念信心。目前,红色旅游已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铸牢教育”的生动课堂,成为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伟大成就的鲜活载体。红色旅游催生了红色研学,成为高校开展红色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红色研学是一项以探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为育人目标,集探究性、体验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实践育人项目,实现了校园“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融合,是高校善用“大思政课”开展“铸牢教育”的重要形式。
高校要因地制宜打造红色研学精品课程,设计红色旅游研学线路,通过讲好“行走的思政课”和“场馆的思政课”,充分挖掘每一块革命圣地、每一处红色旧址、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件革命文物蕴含的思想内涵、育人元素和教育价值,引导青年学生充分了解各民族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从而深切领悟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讲好红色故事,推动红色资源“活起来”
红色资源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民族团结奋斗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丰富多彩的红色资源背后都蕴藏着扣人心弦、催人奋进的红色故事。一个好故事胜过一个大道理。会讲故事、讲好故事是高校教师的基本功,是推动红色资源“活起来”的重要条件。高校要“围绕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大节点,研究确定一批重要标识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通过“小故事”阐释“大道理”,做到以情动人、以文化人和以理服人,引导青年学生充分认识到伟大祖国和伟大民族永远是全体中华儿女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所系,中国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家园,中华民族是共同身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共同梦想。
高校要组建红色故事宣讲团,用“青言青语”讲好红色故事,引导学生感悟红色资源蕴含的真理力量和信仰力量,深切领悟伟大建党精神所彰显的初心使命、忠诚品质和责任担当。要充分发挥先进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邀请老革命、老战士、老党员、英雄模范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范走进高校,结合自身经历,讲述红色故事,引导青年学生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自觉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打造红色精品,推动红色资源“潮起来”
AR、VR、MR、大数据、生成式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可以应用于高校教育教学。高校应坚持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最大化原则,全面整合红色文本资源、视频资源和网络资源,打造红色资源数据库,建设多元化智慧课堂,根据学生偏好实时推送红色育人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红色资源蕴含着超越时空、历久弥新的育人元素。高校应打破时空局限,推动红色资源数字化、可视化和互动化转型,实现信息技术与“铸牢教育”的深度融合,综合运用投影沙盘、多点触摸、全息成像、虚拟漫游等多媒体手段打造沉浸式、体验式和互动式的虚拟仿真课堂,把革命遗址、红色场馆、革命精神、英雄人物等转化为可视可听、可触可感的育人资源,不断提高青年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代入感、在场感和体验感,提升教育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此外,高校还可以组织策划红色征文、红色故事演讲、红色歌曲传唱、红色话剧表演、红色海报设计、红色微视频拍摄等大学生喜闻乐见、好玩有趣的主题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精神受到洗礼,认识得到提高,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见行动。(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梁利红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系中南民族大学2024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机制与路径研究”(课题编号:CSX24001);2024年度湖北省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高校共青团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路径研究——以民族类院校为例”(课题编号:2024TSWSKL128)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