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创设教学保障条件
近年来,青岛大学强化建设基础课程和基础教学实验室,狠抓基本教学环节,为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该校把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和工程训练中心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通过中央与地方共建等方式,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
青岛大学通过强化基础课建设,专注于培养学生深厚的学科基础、宽广的知识积累和广博的人文素养。2003年,该校制定了《通识教育规范》,重新审定和全面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构建了由公共必修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组成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目前,《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普通物理》等通识教育必修课已建成省级或校级精品课程;体育课设置有20多个项目,采取分项教学,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时间安排灵活修读体育课。很多学院设置了院级平台课程,建成了高质量的学科基础课。目前,该校已经建成的11门省级精品课程、32门校级精品课程中,均为通识教育必修课或学科基础课。与此同时,该校还高度重视基本教学环节的建设,多年常抓不懈。制订了《教师本科教学工作规范》,连续4年组织课堂教学质量活动月,通过组织教学观摩、教案展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着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在实践教学方面,出台或修订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条例》、《实验教学管理规定》、《实习教学工作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管理规章,组织督学、教学管理人员对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论文以及实验教学等进行专项检查,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不断完善。
质量为本: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青岛大学始终坚持“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的生命线”、“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2002年,制订《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作为本科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扎实推进教学基本建设。厚积薄发,春华秋实,该校的本科教学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今年,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基地经教育部批准获准设立;11位专家入选新一届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当代水彩画改革与创作实践研究》获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43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10项,获奖数量和等次均列全省高校前茅。2004年,该校主持的课题入选国家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招标课题,成为山东省唯一入选高校。2002年获得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2005年获全国高校医药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2006年又有3部视听教材获首届“优秀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及CAI课件奖”一、二等奖。2003年,获第七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三等奖。“十五”期间,由《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组织进行的两次高等教育科研论文成果汇编统计中,青大排名均居全国前100名;2000―2002年,该校发表的教育科研论文总量排名在全国675所高校中名列第49位,名列山东高校第一。
扎实有效的措施,明显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青岛大学呈现出人才“进出两旺”的景象:从1999年开始,招生工作连续7年无“小年”,文科、理科录取线多年雄居山东高校前两位。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6年超过90%;“十五”期间,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考取研究生;2004年,40余名毕业生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被北大、清华等一流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该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在各类全国性考试及大赛中得到了检验:学生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次通过率比全国重点高校平均通过率高出30%左右,稳居山东高校榜首。在近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全国一、二等奖6项。2005年获首届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特等奖。2004年,获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三等奖。在2004年举办的首届全国大学英语写作大赛中,山东赛区有4名选手获特等奖,青大学生占得2席。第十届中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青大学生获甲A组女子团体总分第一、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在2005年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艺术展演活动中,该校各有1项艺术作品分获全国二等奖、三等奖,一项作品获山东省特等奖。2005年,青大学生获中央电视台第六届“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山东赛区大学成人组特等奖,成为山东赛区取得全国总决赛资格的3位选手之一。(《“青大现象”透视(之一)》见本报6月11日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