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进湖南大学

2008-08-0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湖大精神:血性与接力

湖南大学党委书记刘克利

五月十二日,汶川大地震骤然降临,绵竹东汽中学正在上课的教学楼在急剧摇动中塌陷!紧急时刻,有一位教师毫不犹豫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

四个学生,学生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壮烈牺牲!这位血性汉子名叫谭千秋,是我同年级同学、湖南大学77级政治师资班的毕业生。

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盛赞谭千秋是一个伟大英雄,其身上所体现的正是湖南人勇于担当的湖湘文化的精神。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湖湘的血性精神。

五月十六日傍晚,夜色斑斓,当谭千秋的妻子张关容女士带着他的遗物飞抵长沙之后,湖南大学两万多名师生员工手捧蜡烛,以庄严的列队迎接这位英雄学长的魂归。“千秋学长,湖大的骄傲;千秋学长,一路走好!”的呼号响彻云霄。

近代学界盛赞的“湖南人精神”,其实所指就是这一种血性精神。这种血性饱含着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在关键时刻,总会从师生员工的胸中喷涌而出,绚烂无比。这种血性在这座千年庭院,从来就不曾缺席,就像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的办学历程一样,虽历尽沧桑,却傲然挺立,延绵千年,弦歌不绝。

就在这座千年庭院,也是同样的5月,102年前的场景如出一辙。万余名师生和各界群众,身穿白衣,手举挽联,绵延数里,迎接另一位学子魂归母校,公葬岳麓山。大家齐声高呼:“如有人出面阻葬,则必坚持不让。”这位学子就是中国同盟会的发起人之一、《猛回头》和《警世钟》的作者陈天华。1905年12月,因反对日本颁布的《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他忧时感事,跳海自沉,希望以自己的一腔热血擦亮晚清的夜色。

10年之后,又一位学子同样为警醒国人,选择了与陈天华几乎同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稍有不同的是,彭超不是跳海而是投江。1915年,袁世凯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农科班学生彭超断指血书“立志不愿顾国破家亡”九字,寄给当时的湖南督军汤芗铭,以表义愤和抗议。而当湖南各校组织游行活动被破坏之后,彭超写下5封遗书,于5月24日投入湘江自尽。彭超虽然走了90多年,但他血性的一跃并没有被无情的时光带走,他临走时的呼号依然如在昨日:“吾将提灯走街市,遍告国人,国安在?国安在?”

有其生,必有其师。从古代书院到现代大学,千年学府一代代贤师为人师表、勇于担当、心忧天下的血性,为学子们树立了不朽的标杆。为了蛮荒之地的教育,岳麓书院第一任山长周式,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违抗皇命,拒绝宋真宗所恩赐的国子监主薄的任命,甘心执教乡野;因痛感明朝将亡,明代岳麓书院最后一任山长吴道行,绝食而死;而师长谭嗣同与学子彭超舍生取义,慷慨陈词的语气一模一样。当“戊戌变法”失败之后,谭嗣同本可从容转移,避开追捕。可是他不逃不走,甘愿被捕,并掷地有声,如雷贯耳:“各国变法皆有流血牺牲者,愿从嗣同始!”悲壮就义。

更加令人震惊的是,这种悲壮的场面居然被千年学府的师生们集体上演过多次,血性张扬,气壮山河,尤以潭州(长沙)保卫战更为惨烈。南宋末年,元兵围攻潭州城,在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李芾因援兵未到的绝望之际,在城破家亡的危机时刻,岳麓书院数百名师生,放下书本,抓起兵器,义无返顾地登上城墙,奋勇杀敌,前赴后继,十之八九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至于投笔从戎,对于从千年学府里走出来的书生们,更不在少数。且不说力主抗击英俄侵略、率军西征、收复新疆失地的军事天才左宗棠等“中兴将相”,就连以著述立身的思想家“六经责我开别面”的王夫之和中国“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也都曾奔赴疆场,金戈铁马。

王夫之在岳麓书院就学四年,深受爱国主义传统的影响,曾创立“行社”,反对空谈,结立“匡社”,“匡时济世”。就是这样一位以著述立身的思想家,在明亡之后,居然在衡阳举兵抗清。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身为林则徐的至交好友,除了极力支持林则徐在广东禁烟之外,还躬身甘作林则徐的幕僚,在浙东抗英战争中立下了不朽的战功。

“为有牺牲多壮志。”曾经在岳麓书院寓居、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毛泽东主席一语中的。也许由于年代久远,战火纷飞,书生们的壮志难以一一考究,但是,书生们的血性日月可鉴。那是保家卫国的血性,那是民族大义的血性,是冲动的,也是本能的,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是传统的,也是发展的。

看看湖南大学校史册上那一长串的烈士名单吧:被捕就义的蔡和森、唐才常、邓中夏,英勇战死的方维夏、黄鳌、邓乾元,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何孟雄、高继青、王德恒,等等,等等。在祖国和人民需要他们的那一刻,在血性喷涌的那一刻,无不铭刻着这座千年学府的血脉和精神。

历史的一页翻到今天,千年学府师生的血性也接力到今天。为了救一名落水的小学生,刚刚在工作单位报到之后回乡的1993级学生申卫民,毅然跳进深深的水库,小学生得救了,申卫民却停止了呼吸;为了夺回他人被抢的钱包,2003级的小女生高春娜,与手握尖刀、身高一米八几的歹徒进行殊死搏斗!这批70后、80后、90后的学子们,已经接过了那些可歌可泣的师长学长们身上洋溢的血脉因子,血气方刚,一如既往!

美哉,血性!壮哉,接力!

【湖大】关注

嘉宾:李兵岳麓书院副教授

磨刀化学化工学院03级本科生

王汝娟中国语言文学学院05级本科生

覃敏新闻与传播学院06级本科生

曾胜昔广播影视艺术学院06级本科生

文化没有围墙

磨刀:湖南大学,是一所非常有特色的学校。但对于新生来说,最具特色的恐怕还是第一眼的那个印象――居然没有围墙。如果是在一年前,这个特色估计还得再加上一点――连校门都找不到(其实是没有校门)。这样的环境下,的确很难把这里与我们所习惯的封闭式的校园联系起来。于是,每年迎新之际,同学间最流行的笑话就是:站在校园中央的东方红广场,总有人在问,同学,能告诉我湖南大学在哪儿么?

李兵:学校没有围墙,源于文化没有围墙。使今日之湖大“敞开胸怀”的,是岳麓书院绵延千年的办学传统。从宋代创建时始,岳麓书院就打破了官学需要在籍贯所在地入学的规定,允许外地学生就读。书院的会讲更是向普通民众敞开。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9月,闽学的代表人物朱熹来到岳麓书院,与湖湘学派代表人物张?在书院开坛会讲,“二先生论《中庸》之义,三日夜而不能合”。很多普通民众慕名前来听讲,他们骑来的马将岳麓书院两边饮马池的水都喝干了。可见,朱张会讲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更让普通大众享受了一场文化盛宴。

书院不仅不会限制民众接受文化的熏陶,还会尽其所能为他们提供便利的条件与空间。岳麓书院讲堂是一间全敞开式堂屋,开敞的正面还设计成宽敞的轩廊形式,便于在听众过多、讲堂内不能容纳的情况下,自然地向外延伸,使仰慕文化者不会受到门窗的阻隔。这种建筑形式充分体现了书院向普通大众开放的良苦用意。

曾胜昔: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却有一座千年庭院。有人说那是历史的

沉淀,湖湘文化的精髓已经渗透到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柱一石,这些文化的精灵闯过围墙,跨越时空,穿梭在潇湘大地上,给每个时代的湖湘学子们注入了应景的智慧与力量。这也许就是文化的力量吧,用一种超脱的姿态,包容围堵她前进的障碍物,最后却独秀一枝。

覃敏:一所大学能否拥有自己的精神,不在于它有没有围墙,而在于它有没有文化底蕴。千百年前,学术大师张?、爱国志士胡国安用深邃的语言、务实的行动在岳麓书院树立起“经世致用”、“赤心报国”的湖湘文化旗帜。从此,在这里,冠带临风自把锄的陶澍,纵横北疆为棋局的左宗棠,驰骋龙盘虎踞之地的曾国藩,嬉笑怒骂成文章的陈天华,一代天骄建中国的毛泽东……无数先贤一路扬着湖湘文化的旗帜,打破历史用时间筑成的围墙,千年不绝;如今,秉承千年学脉的湖南大学,依旧没有围墙,就像它代表的博大宽广的湖湘文化一样!也正因为没有围墙,所以在它的文化领域,不会一有出格的枝丫就立刻剪掉,一有张望的眼睛就立刻蒙住,一有异端的思想就立刻压制!它鼓励思考,突破自身的知识、局限、观点,它大胆创新,使自己的思考始终处于辨证的开放状态,使南轩先生岳麓之教,如源头活水源远流长。

王汝娟:湖南大学在湖湘文化的真髓中浸润了千年,从先贤的手中接下那摆渡的舟楫。那张舟楫,摆渡过朱张,也摆渡过一种开放的文化精神。正是那种文化精神,冲撞开了文化的樊篱,赋予了心灵泰然容纳世界的自信与沉静。大象而无形,学之大者,亦然。繁华近在咫尺,宁静执守于心,湖大没有围墙,袭承了那份文化的自信与沉静,她可以从容面对无数视线的穿越、聚焦;泰然融释一切怀疑、钦羡;在与历史的对话中,锐进革新,继续那场没有结束的会讲。

覃敏:所有的文化都是同一种感情的不同解释,不同的文化最终都指向“民族的图腾”这同一个目的地。代表中国赴美参加赛车的湖大人,创制新型陶瓷材料的湖大人,为四川地震奔走呼号的湖大人,为北京奥运喝彩加油的湖大人……无数湖湘文化熏陶出的湖大人,都是“经世致用,学以爱国”的忠实传播者。

曾胜昔:走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发自内心地感激这所大学。她用形而上的表现,告诉学子,校园文化是开放的,精神文化是开放的,她又用一座古老的庭院,警示着学子:要跨越现实之墙,就要敞开胸怀,虔诚地接纳博学鸿儒的谆谆教诲,要超越历代名士,就要敢为人先,在历史围墙之上,扬出更具生命力的思想枝桠。

李兵:尽管传统形式的书院已经从制度层面消失了,但在今日湖大,一场又一场的“千年论坛”,一次又一次的“明伦堂讲会”,让岳麓书院的会讲传统得以传承与延伸。随着大师们的登坛讲学,听众的慕名云集,媒体的广泛传播,有形的围墙在文化的魅力面前形同虚设,千年庭院的文化已经,并将永远向你、向我、向他永远敞开着。

 

【湖大】寄语

●钟志华(中国工程院院士,汽车工程专家)

做学问就是要持之以恒地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去试验,去实践。求学的根本意义在于自我的发展与完善,在于促进人类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俞汝勤(中国工程院院士,分析化学家)

弘扬岳麓先贤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精神,提高人文素养,学好科学技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酬凌云壮志。

●陈戍国(礼学研究专家)

我和青年朋友都要牢记古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何人可(工业设计专家)

让我们在由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历史性的伟大复兴!

 

“振我民族,扬我国光。”湖大学子唱响校歌迎接“祥云”,激情跃动。

 

【湖大】赤心

欧阳建飞(奥运火炬手,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04级本科生)

成为奥运火炬手是一项荣誉,火炬是勇气、热情、和平的象征。作为火炬手,传递的是爱心与力量。

郭亮(奥运火炬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06级博士)

和我一起的火炬手虽然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经历不同,但我们为了北京奥运相聚,为了同一个奥运理想而欢呼。

●涂春鸣(奥运火炬手,青年教师)

我的奥运宣言是“超越、探索、勇攀高峰”,奥运圣火一次次接力,不在乎距离的长短,重要的是传递中所凝结的关爱与力量。

 

清畅端肃的岳麓书院、静小卑微的自卑亭、高低迂回的辰溪校舍、古朴凝重的科学馆、神韵非凡的“水上军舰”……充满张力的建筑效应,以海纳百川的大度,令荡气回肠的传说“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一如既往……

【湖大】地标①

岳麓书院

在岳麓书院,呼吸是诗意的,思维透明。文化是心跳中最后一个秘密。到这里寻找文化的人,沿着它所构成的时间空间,可以进入清朝、明朝、元朝、宋朝,停留在某一个朝代的早晨或黄昏,寻找逝去时代空灵浩阔的文化。千年以来,岳麓书院的师生习惯了晚睡早起。每天要在天色大明之前到孔庙和附近的祠堂叩拜,叩拜完后才回到讲堂、书楼读书。一年一年,他们就这样在庭院之间穿行着,用自身的生命力化解永恒的奥秘,向这个世俗的世界彼岸,摆渡永恒的信仰。(江堤其)

【湖大】地标②

自卑亭

“为什么要叫自卑亭?”“是让人不要太骄傲!”“NO!此自卑非彼自卑。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这里是登山的起点,从这里开始,自下而上就是上山的路线,意喻求学应该自下而上、循序渐进。”小亭孤独地守望着几株苍柏,历史的烟云暗淡了它昔日的异彩流光。在这个崇尚自信,张扬个性的时代,一座小小的“自卑亭”留住了我匆匆的脚步,也留住了我浮躁的心。于是,我也用谦逊的砖和真诚的瓦在我轻狂的心中搭建了一个“自卑亭”。(游人)

【湖大】地标③

国立湖南大学辰溪校舍

抗战时期湖大西迁湘西辰溪龙头垴,那是一个小小的山头,“附近小山树林阴翳,橘柚桃等果树甚多,味至甘美,山下有农田,田中种稻及荷,春日载阳的时候,花香鸟语。若不闻空袭警报,真个桃源好景”。在那个艰苦时期,我们“于行装甫卸之日,即展开书本从事研究”。那时的教室是枯黄的草地,或大树底下,用木板子做几块小黑板,背起便走,好比传教士传教一般。一面晒太阳,一面谈学理,一组一组,一群一群布满了龙头垴。直到1940年元旦教室落成,才恢复正常上课的状态。(史楠)

 

【湖大】地标④

科学馆

现在的校办公楼,在历史上一直叫“科学馆”,我们今天还可以看到一张1933年科学馆奠基典礼时,湖南学界及军政各界人士的集体合影照片。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日机的狂轰滥炸中,科学馆亦不能幸免于难,身挂重彩。八年抗战中,湖南大学留下了断壁残垣的悲壮,但也有同仇敌忾的豪迈与燕然勒石的喜悦。正是这幢大楼,荣幸地见证了日军投降的历史性的一刻。1945年9月15日,湖南地区受降仪式即在楼里的一间教室里举行,这幢楼因而就成为一座凯旋之楼。(枕戈)

【湖大】地标⑤

水上教学楼

去过很多其他的大学,很少有教学楼修在水上的,据说北校这栋是全国第一个。教学楼共七层,形如军舰,神韵非凡。下面是一亩水塘,清彻见底,“军舰”的影子倒立水中,微风送来,有些许荡漾。站在一楼,如立在水中央,心情润泽。二楼以上的石梯,似一个云梯架在空中。层层上去,凭窗而望,如同行驶到了江河、大海中间,心胸开阔。旁边那个是阶梯教学楼,可以容纳很多人上课的。我还曾经在那屋顶打过水仗,可惜现在已经没那个玩心,那楼顶也不开放了。(北校心语)

【湖大】记忆

“五子登科”

有一回,湖南大学的老师带一帮学生到上海实习。每每出行必挤公共汽车。这位老师很自豪地说,虽然学生们的名字我不一定个个能对上号,但我知道谁是或者谁不是我的学生,因为身手敏捷的肯定是湖大的学生!湖大的学生具有一种特别的气质,就像湖南大学本身一样,文化味特浓。这种特别的气质就是“才气”。

关于这一点,有在长沙河西高校学生中流传甚广的民谣为证:“财院的票子、师大的妹子、湖大的才子、工大的房子。”

民谣的大意是:原湖南财经学院(即今湖南大学北校区)直属中国人民总行,资金充裕,故人们戏称为“票子多”。湖南师大作为师范教育类学校,在那里读书的女生特别多,有道是“美女如云”。因而湖大的男生也往往去隔壁的师大找女朋友,以致在原师大女生宿舍和湖大知心村之间的山峦中形成了一条所谓的“爱情路”,对对情侣中男的必是湖大学生,而女的必是师大学生,以致一段时间师大的男生“恨”死了湖大的男生。而工大(现中南大学)地处岳麓山南端最空旷的地方,建房子方便而漂亮,故有“工大的房子”之说。至于湖大,尽管曾经一度是一所理工科大学,但是因“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底气,加上深得湖湘文化的真传,潜移默化间,学生们自然有了不一样的精神气质,故被誉为“才子多”。

最近,关于这个民谣的说法又有所改变。2000年,原财经学院与原湖南大学合并,“财院的票子”一说就不存在了。新湖南大学在综合性大学的建设征途上一路狂奔,相继成立或恢复了文学院、法学院、新闻学院和影视艺术学院等一批文科类院系,湖大的女生日益增多,校园里涌现出越来越漂亮的风景,“师大妹子”的地位就越来越受到严重的挑战了。至于“工大的房子”一说,这尤其使湖大受了委屈了,因为历来都是湖大校园里的保护建筑被载入建筑史册,尤其是最近几年来建成的体育馆、复临舍、法学大楼这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大楼,湖大的房子是越来越漂亮。

如今,“财院的票子、师大的妹子、工大的房子”,还包括“才子”,湖大兼而有之。这似乎有点像国立湖南大学时期,文学院院长杨树达先生所说的“北大之大,清华之清,湖大兼而有之”的味道。再说,湖大学生还拥有一座无人企及的院子,那就是岳麓书院,当然还包括岳麓山。由此,学生们自豪地说:票子、妹子、房子、才子、院子这“五子”都在湖南大学“登科”了!(李新建)

【湖大】漫画

高越绘特殊的升旗仪式

 

李吕龙绘十二点

高越绘课堂内外

李吕龙绘逛路边小店

《大学生活》回望

走进清华大学(3月27日)

走进北京大学(4月29日)

走进复旦大学(7月11日)


责任编辑张春丽

电话:(010)67078815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