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座学院对一个城市的文化反哺

2008-11-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高建进 我有话说

“福州是我国沿海开放省会城市,要在海西建设中‘挑大梁、树形象、走前头’,名片评选有利于更好地凝聚民心、展示福州,完全应当开展。”闽江学院的专家学者与社会各界积极响应此项活动。一时间,人们纷纷通过短信、电话、网络、信件等多种途径参与推荐活动。参与评选活动的逾80万人次,共推荐了508张提名名片。

508张提名名片,真是洋洋大观,几乎把福州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名人、古建筑、物产、工艺、曲艺等各方面的“家珍”全数盘点。如何从中评选出福州十大城市名片,作为这次名片评选活动的“知识库”和“智囊团”,闽江学院专门组织数十名专家学者召开座谈会。大家献计献策,不遗余力。

闽江学院副院长赵麟斌教授认为,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的历史文化名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发展,形成了福州独特的城市内涵和文化瑰宝。因此在推选时要着重把握好“普”与“特”的关系:“普”是指具体历史文化遗产的丰富性,“特”是指名片的代表性、典型性。推选时要在丰富多彩、门类多样的具体历史文化遗产中选择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历史文化脉络,最能凸显城市魅力特色的典型代表,使之真正具有代表性、地方性、典型性,从而保持名片内涵的系统性、深刻性与导向性。

经过广泛深入的讨论,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名片评选要弘扬闽都精神。此后,大家又对名片评选的一些细节进行了认真探讨。寿山石与寿山石雕哪个名称更准确?闽菜和福州菜哪个更能代表福州?市树、市花、市果是否适宜成为候选名片?学者们拿出缜密入微的求实精神展开辩论、论证,终于达成广泛共识。

历经近半年的工作,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2007年5月,福州十大名片出炉,它们分别是:三坊七巷、马尾船政、林则徐、三山两塔一条江、鼓山、闽剧、温泉、寿山石、昙石山文化遗址、青云山。福州终于向世人亮出了自己靓丽的文化名片。闽江学院专家学者们的艰辛努力也赢得了福州各界的赞誉。

城市名片评选之后,闽江学院学者又和社会各界提出:福州应有自己的城市精神。

闽江学院历史系薛菁教授说,一个城市所拥有的独特精神是深受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浸润的。所谓城市精神,归根结底是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她提出,从新石器时代最早的福州历史文化至今,福州历史上出现了无数的杰出人士,在他们身上浓缩了福州的城市精神。在今天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重新解读这些精神,对于培养福州市民良好道德风尚和文化素质,激发大家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奉献家乡的观念都是大有裨益的。

今年初,福州开始向社会征集“城市精神”表述语。闽江学院的学者们再次投身这项活动,他们开会研讨,著述论证。今年7月,在各界的参与努力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获选为福州城市精神表述语。

“一座城市的胸怀,并不在于它空间如何宽广、面积如何巨大,而在于它的开放观念、豁达情怀、包容心态和长远目光。随着时代的发展,我相信,福州城市精神将会深深植入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渗入每个福州人的血液,激励榕城儿女顽强拼搏,建设好美丽的有福之州,使‘城市精神’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一位亲身参与这项评选活动的闽江学院学者这样欣慰地说。

建设闽都历史文化研究高地

去年1月,闽江学院历史系“专门史”学科被正式批准为福建省教育厅新建本科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这对于该校历史系来说,是一大突破。“以前我们历史系跟其他大学的历史系相比,没有什么竞争力。”闽江学院历史系副主任薛菁介绍说,“从2005年开始,历史系进行学科转型,不再铺大而全的摊子,而是专心打造闽都历史文化研究品牌,为福州文化建设发展服务。这使我们完成了华丽转身,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

在她看来,历史研究不能只翻故纸堆,不能只为皓首穷经。历史研究者要勇于承担现实责任,为地方文化发展与繁荣做贡献。

学科转型的成功,使学校历史系从昔日的“夕阳学科”转变为目前很有生气的“朝阳学科”。闽都历史文化的研究也从过去的个人研究向集体研究转化。由于学校的学术成果丰厚、人才基础雄厚,目前,闽江学院“闽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已成为福建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平台。福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所挂靠在闽江学院,而整合省内外各方资源的闽都历史文化研究会也将在学校成立。

近年来,福州市着力打造闽都文化品牌,这使得闽江学院历史系“专门史”研究有了主攻方向。

闽江学院历史系“专门史”学科以闽都历史文化研究为基础,下设三个研究方向――福州船政文化研究、福州民俗文化研究、福州历史名人研究,这些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