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员隐退为时尚早
世博会上,与多媒体技术和展示全面挺进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讲解员的隐退。常常是偌大的展厅里,除了引领人员外,几乎见不到一个讲解员。于是,“意犹未尽”成为为数不少的观众在经历了多媒体视觉冲击后的遗憾。
上海图书馆馆长、上海科学技术情报所所
吴建中认为,近年来,多媒体的过多使用反而影响了展示者与参观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和交流,参观者只能按照展示者设计好的路线和指示被动接受,这种单向传输的博览方式与世博会办会的初衷和价值观是相违背的,也使观众接受展示方传递的信息大打折扣。于是有人呼吁现代博览会应该改变这种以声光电、多媒体为主导的展示方式,让观众交流主体的地位回归,以自己的节奏去欣赏体验和互动交流。“我从你这里学到了什么?”在世博会参展方和观众之间,这应成为双向的,平等的。而讲解员是联通两者的桥梁。
就以沙特馆为例。世博会开幕以来,数百万参观者涌进充满阿拉伯神话和穆斯林意境的“月亮船”,待走出沙特馆搜索记忆时,恐怕绝大多数人头脑中充盈的是观看了世界上最大的IMAX屏幕电影的满足。不知是否还记得“月亮船”底部和顶部的绿洲花园、枣椰树?
其实,沙特并不是要炫耀先进的技术,而是要展示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建造城市,改善人民生活。沙特阿拉伯上海世博会执行主席穆罕默德・阿姆迪博告诉记者:“枣椰树是沙特国家生命力的象征,也是沙特馆的点睛之笔。沙特国家馆的主题是‘生命的活力’,这个主题对沙特来说很凝重。”沙特王国没有终年有水的河流和湖泊,年平均降雨不超过200毫米,摆在沙特人面前的就是如何在这么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建设跟别的国家一样的城市。
看来,每一个精心设计的展馆深邃主题的展示,都不是多媒体可以完全传递的。我们既要用好多媒体等现代传播技术,又要恰到好处地结合实物展示,同时准确把握技术手段与内容展示的关系,避免“喧宾夺主”。
可以确定,在展示内容和观众之间,我们还需要讲解员,需要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世博会上,多媒体并不能包揽一切,解说员隐退为时尚早。
一对母女在波兰馆大屏幕前观影。本报记者庄建摄
本报记者李玉兰体验墨西哥馆的面具视频。本报记者庄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