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诗词的艺术性
任建云(湖南省汨罗市史志办副编审、汨罗市骚坛诗联学会会长)
关于端午及龙舟竞渡的诗词卷帙浩繁,且具有典型的艺术性。
吟咏端午的诗词,多以悼念屈原为题材,忧国忧民。在唐代,有杜甫的“端午被恩荣。”李隆基的“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韩愈的“苹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叩舷歌。”在宋代,有晁补之的“想沉江怨魂归来,空惆怅,对菰黍。”文天祥的“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在元代,有韩奕的“歌罢楚辞新月上,曲影如沟。”在明朝,有贝琼的“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夏元吉的“五月五日天气晴,古罗士庶思屈平。”至现代,有谢觉哉《端午述旧――致何叔衡》中的“怀沙屈子千秋烈,焚券田文一世豪。”于右任在《诗人节》的序中则倡导“文艺界以端午节为诗人节,纪念屈原也。”
吟咏龙舟竞渡的诗词,多激励人们求索奋进,拼搏有为。唐刘禹锡的《竞渡曲》非常逼真地描写了龙舟在鼓节声中奋然争先的场景:“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鬣动,??饮汀形影联。”张建封的《竞渡歌》则语言明丽,细腻生动:“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储光仪的《观竞渡》音韵铿锵:“习棹江流长,迎神雨露开。标际绿云动,船逆清波来。”宋代刘过的《沁园春・观竞渡》更是热闹非凡:“争标夺胜,鱼龙喷薄,呼声贾勇,地裂山摧。”还有张耒的“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刘克庄的“早已有游人观渡,大逢场慵作戏,任白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均是脍炙人口之作。明代边贡的《午日观竞渡》写得活灵活现:“云旗猎猎翻霄汉,雷鼓嘈嘈殷碧流。”清代黄士瀛的《盘溪观龙舟竞渡》则描写观众对龙舟竞渡的全心投入:“锦标一夺群披猖,旁观亦觉兴飞扬。”台湾钱琦则有“年年端午争竞渡,可引诗情上碧霄”之句。在端午龙舟的发源地湖南省汨罗市,自北宋熙宁年间至民国七年的800多年时间内,104种诗词集都收有关于龙舟竞渡的诗词联赋。
吟咏粽子习俗的诗词中,人们也总是将其与屈原联系在一起。唐明皇李隆基有“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的诗句。孟郊的五古《旅次湘沅有怀灵均》怀念并追思屈原:“悠哉风土人,角黍投川隅。”宋代刘克庄的《贺新郎・端午》既写了端午习俗挂艾虎,也写到了粽子:“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张矩的《念奴娇・重午次丁广文韵二首》是这样写粽子的:“须信千古湘流,彩丝缠黍,端为英雄设。”欧阳修的《端午帖
子》云:“愿因角黍询遗俗,可鉴前王感巧言。”陆游的诗中也有“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胡仲弓的《端午》诗中有“画舸纵横湖水滨,采丝角黍斗时新”之句。杨元咎的《齐天乐・端午》词很欣赏荆楚的粽子:“角黍包金,菖蒲泣玉,风物依然荆楚。”元代《析
津志辑佚》一书中有“五月天都庆端午”,“进上凉糕并角黍”的记载。明代诗人高启的《角黍》诗云:“香茭裹秫炊,投寄楚江湄……”
卷帙浩繁的端午诗词,促进中华儿女求索拼搏,勇敢坚毅,以天下为己任;激励炎黄子孙忧国忧民,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其文化价值无法估量。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