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才兴 国运隆

2008-11-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中组部人才工作局 我有话说

关键词2:科学的春天

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邓小平同志在会上全面阐述了科技人员的政治地位、人才培养等重大问题,旗帜鲜明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

阶级的一部分、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等著名论断,打破了长期束缚科学发展的思想禁锢,开辟了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的一个新天地。

1981年,中央成立知识分子工作联系小组,中央组织部和各地党委组织部门成立了知识分子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冤、假、错案得到平反昭雪,大批用非所学、用非所长的知识分子工作得到调整,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很多人走上领导岗位,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广大知识分子心情舒畅。1984年,中央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优先提高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待遇的通知》。1990年,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的通知》。各地各部门相继出台了大量关于知识分子工作的政策文件,积极地改善了知识分子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1996年以来,中央组织部先后为900多位院士专家办理了享受住院医疗照顾手续,每年组织在京院士专家集中体检。从1998年开始,中央直接联系了一大批杰出专家,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普遍建立了联系专家、服务人才制度,大力开展“人才之家”建设。

1986年3月,四位科学家联名给邓小平写信,提出为了抢占世界高科技的制高点,应尽快制定发展我国高科技的计划。小平同志迅即作出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著名的“863”高科技计划随之诞生。此后,“97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一系列科技发展专项计划相继实施,聚集、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1977年,党中央批准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1979年,中国科学院学部恢复活动;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两院院士制度正式建立。多年来,院士专家以及广大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问题、世界和我国科技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等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

回首追望来时路,30年间,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始终是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执政实践。

198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作用。2001年,江泽民同志作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阐明了人才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强调要把更多优秀人才聚集到党的事业中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更加凸显了“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这一根本理念。2008年11月,胡锦涛同志在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强调,“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可宝贵的财富”,“谁能够源源不断地培养、吸引、凝聚创新型人才,谁就能够掌握实现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

如果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种子”,那么,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就是其“土壤”。1993年,国家颁布了《科学技术进步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确立了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不断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环境建设。2001年,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建立完善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政策措施。2005年,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对中国未来15年科学技术发展作出全面规划。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科学技术经费投入,仅200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达3664亿元,占GDP1.49%。围绕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在中国科学院试点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创新用人机制,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推进绩效优先的分配制度,改革科技人员聘用制度等,极大地激发了人才的创新激情和活力。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发展创新文化,提倡敢为人先、勇于实践、不屈不挠的精神,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宽容失败的精神,逐步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氛围。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国家科技和人才奖励制度不断完善。2000年,国家在自然科学领域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五大政府奖,其影响力和高达500万元的奖金引起海内外的极大关注。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华技能大奖、中华农业英才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员”称号、政府特殊津贴等一系列奖励制度,充分发挥了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价值的双重激励作用,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了知识的价值,鼓舞着各类人才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3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始终沿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迈进。从科学研究理念到科技工作地位、从科技体制机制到科研环境条件、从科研布局到科技实力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那个“科学的春天”播下的种子,如今已收获丰硕的果实。从“神舟”系列飞船遨游太空到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从取得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高温超导研究等领域的重大成果到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高速轨道交通等重大工程建设……人们看到,在经济社会建设的主战场上,“第一生产力”正日益发挥其“第一”的作用,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正迸发着无穷的活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