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说历史文化名城。对于居住来讲,理想的居住环境是山水园林城市,但是最富有魅力的城市还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大概有这样几种情况:第一类是国家的首都,现在是或者曾经是国家的首都。第二类虽然不是国家的首都
历史文化名城还有一点很重要,我刚才讲的首都发生了重大的事件,在经济、政治,宗教方面享有重要地位,但还有一点是关键的,就是保留了比较多的,质量比较高的文化遗迹,这一点至关重要。就算你曾经拥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在你这里曾经发生过威武雄壮的事情,但是只有文字记载,没有实例证明,就是“遗憾”。是不是历史文化名城,根本还要看你是不是保留了比较丰富的,而且质量比较高的遗存。马克思家乡特里尔我去访问过,这座大概只有十来万人口的小城市,不仅因为有马克思而骄傲,还因为拥有世界八大文化遗产而骄傲。众所周知,罗马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曾经拥有过世界上最为灿烂的文明,虽然数千年的时间已经过去,罗马城遭到了巨大的毁坏,但罗马仍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建筑遗迹,有些建筑还完好无损,比如说凯旋门;有些就算损坏了,比如说角斗场,还仍然拥有很多震撼人心的魅力。宁波的保国寺,是世界上最早的木建筑之一,而天一阁则是中国最早的私人藏书楼、私人图书馆,保存这样完美的在中国还找不到第二家。
有人问我为什么这样看中遗迹和废墟?这里我首先讲一下我们“人”,“人”是什么?人是一种文化动物,这种文化动物的根本点是“人是有历史感的”,历史感是人的本质属性。虽然世界上一切的生物都是进化的,都有历史,但是人之外的生物,他们的历史是用自然做记录的,唯有人是由自己来记载自己的历史,是知道自己历史的。我们讲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句话深刻之处就在于忘记历史就意味着你抹掉了历史,抹掉了历史就意味着人在黑暗的隧道里爬行,而不可能有光明的未来。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得好,文明是一种运动,而不是一种状态,是航行而不是停泊。我们人是一种历史,我们都是历史,是历史的存在,我个人是一种历史的存在,我们整个人类也是一种历史的存在,我们人类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在创造未来。我们中华民族,足以自豪的就是我们有五千年的历史。
一座城市也是有历史的,成熟的历史是由两种方式来记录的,一种是文字记录,一种是由它的建筑来记录的。这个建筑是广义的建筑,包括一切的物质设施。一个没有历史遗存的城市,虽然它有过历史,但是它仍然是浅薄的。谈到历史文化遗存,这些年来我们开始重视了,但我觉得,从一般的意义来讲,在保留历史文化遗产的时候要注意两点。第一点,一定要强调历史遗存的原真性,只有原真性才有真正的历史价值,任何仿造充其量只是一件艺术品,而且是一件没有独创性的艺术作品,毫无文物价值,因此一定要把握它的原真性。第二点,历史遗存是跟环境密不可分的,将其环境破坏了,孤零零地保留它,它的意义就要大打折扣。我们保留历史遗存的同时,也要保留它周围的环境。我在杭州看到一座古建筑,建筑不错,但是我发现它是孤零零的一个古建筑,周围都是新建筑,把它团团包围住了,如果这个古建筑也有生命的话,我认为它会感到压迫、尴尬,会感到生不如死。这个建筑也是人,一个有灵魂的人,因为当年就是人建的,人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都渗透到建筑里去了,它就是人,就是不会说话而已,你现在把它团团围住,它的呼吸很困难,它的生存也很困难。所以我主张,你保留古建筑的同时,最好还是保留周围的环境,当然环境保留到什么程度,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现在城市里面动不动就搞异地重建,我对这种做法是打问号的,我不一概反对,但要打折扣。有一个省,他看到别的地方民居旅游很好,就想开发,把民居作为旅游景点,但是这些民居保存的不像别的地方那么完整,他就采取办法了,把全省所有比较好的民居全部异地重建在一个地方,杂七杂八,各个不同风格摆在一条街上,他说这叫异地保存。在座的朋友想一想,这有价值吗?第一没有文物价值。第二美学的价值也没有了。
雅典的卫城
历史文化名城的美学价值
下面我讲一下历史文化名城有什么样的美学价值。我认为有两点,第一点是典雅。典雅,首先就是历史悠久,因而它显得很厚重。其次,它应该做文化的范本,因而显得精粹。说实在话,经过历史的风雨,能保存下来的必然是精粹的东西,好的东西。不好的东西早就被时代淘汰掉了。我们可以在世界上搜罗一下,大家能看到很多典雅的遗存。比如中国的故宫那是理所当然的典雅,法国的卢浮宫、凡尔赛宫,典雅;科隆的大教堂也是典雅,就算是雅典的卫城,就算是残破的帕特农神庙也是很典雅的,当然北京郊外的圆明园也可以算在内。第二点就是崇高。崇高在美学上是很重要的概念,就美学来讲,与其说看中的是美还不如说是崇高。崇高可能不漂亮,它甚至可能还有残破,有污秽,可能不亲和,甚至可能还让人恐怖,但就是这样它才有惊人的魅力。比如我刚才提到的北京圆明园遗址,帕特农神庙的遗址,罗马的凯旋门都属于这种美。城市里面是应该保留一点具有历史沧桑感的东西的。北流火车站附近就有意识保留了一座被二战焚毁的教堂,我去看过,那个教堂还原样保留着,一点儿都没有修饰;而罗马更有大量的废墟被保留着,去过的人都知道,罗马的美很大一部分就来自这些废墟。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来讲,它的崇高就在于历史的沧桑感,这种历史的沧桑感难道不是一种美吗?崇高和典雅是可以统一的,古罗马的大角斗场可谓是城市景观,既是典雅也是崇高的代表。罗马的角斗场大家都知道,在这里曾经发生过很多威武雄壮的事情,斯巴达克大起义的首领斯巴达克斯就是角斗场的角斗士,古罗马人非常看重角斗士,他们说:只要角斗场在,罗马就在。当我们去仰望这座有些残缺的角斗场时,我们的耳旁就好像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呼喊声,我们眼前就好像看到着金戈铁马的罗马斗士。历史就在我们眼前这样闪过。我现在到一座城市去,第一想要问的就是有没有这样的东西?
我们的城市是一个巨大的容器,容器里装的不仅仅是现代的景观,也应该装得下历史的景观,我们能装得下那么多的高楼大厦,难道我们就装不下一两座残破的建筑吗?难道它就有损你的脸面吗?要知道,正是因为你保留了这些残缺的东西,才说明你是有底蕴的,你是有历史的,你是伟大的,是人们不可轻视的。要知道,我们的今天也需要对话,我们需要跟未来对话,更需要跟古人对话。我们在对话中发展,到过法国巴黎的朋友都知道,那里有两座凯旋门,一座是旧凯旋门,当年拿破仑得胜归来就从这座凯旋门走过,法国巴黎还有一座新的凯旋门在这一头,完全是现代建筑,辉煌、雄壮,站在新凯旋门上,你可以看到老凯旋门,我站到那里,远远看到香榭里舍大街那头的老凯旋门时心潮起伏,我感觉历史就是从老凯旋门走到新凯旋门的。另外还有罗马,罗马有一座现代建筑叫罗马议会大厦,非常华丽,但是他的旁边就是罗马废墟,从废墟走上来就是很华丽的、很庄严的、很漂亮的议会大厦,一个残破,一个完美,一个是古、一个是今,展开了非常别致的对话。我们国内的一些建设者总是觉得这些旧的东西是一个麻烦,总是想办法把它处理掉,在他们的心目中现代建筑才是有气派的,才是美的,我认为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当然了,我并不是复古主义者,我还是很欢迎新东西的,一个城市还是需要新的建筑的。比如北京,北京的国家大剧院是完全现代化的建筑,鸟巢也是完全现代化建筑。大家看鸟巢,金碧辉煌,奕奕生辉,中国人感到很自豪,我们也有这样现代化的建筑,非常好。但当年建的时候很多人反对,反对的原因是什么?好像跟古代的东西不和谐,好像国家大剧院和周围的天安门,跟人民大会堂不和谐,鸟巢也不和谐,但我不赞成,我也是搞美学的,我也知道和谐是一种美,但是我更懂得适当的冲突也会造成美。通过冲突以后实现更高层次的和谐才是最美的和谐。朋友们去过巴黎的卢浮宫,它前面有一个金字塔似的建筑,是卢浮宫的大门,这座金字塔是华人建筑师设计的,初看也是不和谐,玻璃的金字塔是现代建筑,卢浮宫是古典建筑,风格完全不一致,一个是砖的建筑,一个是玻璃的建筑,不和谐。但是我认为这里面产生了一种冲突,这种冲突就形成了张力,这种张力就产生了魅力,这种魅力就足以震撼你的灵魂,在感官刺激的同时,也给你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绚丽的想象,我们太需要灵魂冲击了,这种冲突就是一种冲击。我是怀着这样一种想法来看待鸟巢和国家大剧院的。
上面是我给大家讲的一些基本观点,回头讲,回到“家”的环境讲,我们人类的家最早就在山洞里。我们也曾经坐在树上面,后来我们开始有农耕,定居了,就有农村了,于是我们从自然这个家走向了农村这个家,农村这个家,还能够保存很多跟自然的亲和性,但是它跟自然已经不一样了,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又离开了农村,走向城市,城市是我们现在的家。对于这个家,文明是越来越多了,我们离自然却是越来越远了。于是就有人提出了一个想法,返回农村,返回自然。作为一种哲学性的,或者美学性的口号,这无疑有深刻之处,但作为一种实际的行动纲领却不可取。我们能返回大自然吗?我们能再回到大自然像猴子一样生活吗?不可能。旅游可以,但居住不行。我们不可能离开我们的城市。所以从目前来讲,只有城市是我们的家。我们这个家有缺点,有不足,我们就要想办法去改正它,改良它,让它更切合我们的需要,更切合我们的人性,这才是我们的任务。在这里我提出“家”的概念,我觉得我们的城市建设者,不少人比较忽视家的观念,想到的都是城市的政治功能、商业功能、教育功能,唯独少了家的概念。正因为如此,我借这个机会大声疾呼,把我们的城市建设成幸福的家,这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代人光荣的使命,我们大家一起来努力。
古罗马城的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