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五人谈

2010-08-06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找到顺应时代的文化发展路径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经济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一些新的变化,决定了我们要

对文化发展的走向和路径进行再认识。

互联网兴起,传统媒体受到挑战,带给社会文化新的传播方式;80后、90后年轻人的消费方式值得关注,他们对个体生命感受力增强,有了新的文化趣味和文化消费需求;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仅一线城市文化消费强劲,二三线城市的文化消费需求也不容忽视,中等收入人群增多,整个文化消费需求旺盛;原来中国人习惯只为实体付费,现在年轻人开始习惯为内容和服务付费,知识产权意识增强……

这些新的变化,使现在的文化消费处于爆炸式增长的临界点,中国文化消费潜力巨大,也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比如中国电影一年的票房能达到60多亿元人民币,一部《阿凡达》就在中国创造了2亿美元的票房,这让世界都不能小视中国的文化消费力。

中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模式,在文化建设上也可以形成中国模式和中国路径,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以下几点要重视:一、我们要重新认识文化传统和文化资源,有些资源可以盘活再利用;二、中国在近现代没有侵略过别人,所以中国人没有历史负担,这是中国崛起的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资源;三、30年来我们的文化有许多独特的经验,有些是非常规的,包含了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要很好总结;四、创意产业有很大潜力,文化生产方式面临转型;五、“走出去”不要太急,要有判断,要做得更巧妙。

经济的发展有个过程,文化的发展同样需要渐进的过程。尽管我们的人均GDP已达到3000美元,为文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与发达国家人均40000美元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要让年轻人了解,文化资源和社会福利一样,不可能要求太高,也不可能一步到位。

我们可以借助经济发展的道路来认识文化发展的规律。比如,要把资金花在实处,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创造出满足广大群众需要的文化产品。大众文化要有亲和力和持久的魅力。

总体来说,从内部要顺应国内80后、90后年轻人的文化发展需求,引导文化未来的发展走向,从外部要顺应全球化背景,发扬中华文化传统――在这个内外环境中,中国的文化建设要从容应对,找到新的路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这是一个光荣而伟大的目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