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章太炎先生学脉在山西的传承

2010-04-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 舒晋瑜 我有话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刘毓庆完全继承了章太炎学派的作风,打破了现代学术学科樊囿格局,以小学为基础,优游于文科各领域。他不专攻语言学,但在语言学科的最高刊物《语文研究》及《古汉语研究》上发表过文章,并与人合作完成了《汉字通用声素研究》一书。林祥征教授就称赞他文字训诂功底极深。他不专攻历史,但他关于

历史研究的论著,却受到了历史学界的关注。早在上世纪80年代,历史年鉴上就介绍过他的文章。近年所撰写的《陶寺遗址对接历史的可能性及其难题》的文章,被北京大学教授赵世瑜先生贴在自己的博客上,并表明是“精彩推荐”,说“要向历史学和民俗学的同行隆重推荐一篇好文章”。他认为文章中提出的“打结理论”有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历史定位问题的难题。其专著《上党神农氏传说与华夏文明起源》,台湾《历史月刊》杂志摘取书中两章约四、五万字,加了编者按做为专辑发表。著名历史学家舒大刚先生惊奇地说:“他在经学史、文学史研究领域以及古典文学博士点学科建设等方面,都成就远大,为世瞩目。而今移师史学领域,也一鸣惊人,不同凡响!《上党神农氏传说与华夏文明起源》一书,不仅有文学家优美的笔调,而且有经学家发微阐幽的深邃眼光,还有史学家博综群献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其对上古文献的占有利用和缜密分析堪称绝出伦类,而用联系历史的眼光分析古今各种具有炎帝神农文化特征的现象,更是令人拍案称奇。”同时此书也受到了民俗学、神话学研究者的特别关注。他撰写的包括小学、经学、史学、子学、文学五大块内容在内的《国学概论》,出版后即受到读者的关注。从这种学术格局可以看出章姚一派的大家气象。比刘毓庆大14岁的李蹊教授在与刘毓庆信中就曾说过:“我早说过,吾兄必成大家,这话正在成为现实。”

同时刘毓庆也继承了章姚的书法传统。他把诗书画作为完善人格、提升人生境界的方式。他一方面继承了章、姚苍劲、凝重的作风,另一方面又利用古文字象形的特点,创造性的发明了文字图画的笔墨艺术。又往往与小诗相配,让人感到别开生面,意趣盎然。如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他用“未名水”三字构成了一幅“水傍树梢侧,云托新月,照于水面”的图画,上题小诗云:“滟滟西雍一鉴平,气通河岳毓英灵。朝生云雾夕生月,道是未名却有名。”像这样的艺术作品,只有古文字功底与书法功底的人才能创作出来。近几年每当元旦来临之时,他都会创作一幅古文字画作为贺卡,赠送亲友。受到了学界朋友的称赞。北京大学教授卢永?先生就曾说:“看了您自制之贺卡,爱不释手,真是个天才加性情中人,直让一些专业画家书家羞无自容之地也。”又称赞其“才情并茂,诗书双绝”。当友人们赞许他的创新时,他却说:“姚先生警告我,不要投机取巧,以怪巧媚俗,一定要老老实实的打好基本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学派的严谨态度。

123456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